第六百七十章 尘缘已断,金海尽干(1/8)
“好了,锁国之事不在议程之内,大家都停止这个话题吧,还是说回关白提出的检地法吧。”徐渭作为谈判的主持者,目的是解决粮食危机,不要干扰到白银开采和流出,倭奴、游女的流出,这是长崎总督府存在的意义。
灭倭很重要,白银流入也很重要。
“总督来自大明,大明从万历三年开始清丈,厘清地籍,以天朝上国之强盛,依旧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做完了清丈,而倭国现在的局面,需要用多久?又要打多久?”毛利辉元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检地法很好,这是解决倭国的一个十分根本的办法,什么变法,什么维新,什么革故鼎新,不都是在生产资料再分配上下功夫,做文章吗?
这世道怎么能变好一些,其实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倭国大名不都是酒囊饭袋,对这些知之甚详,毛利辉元要是没点眼光,他也不能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斗那么多年了。
道理大家都懂,尤其是大明大思辨的成果,已经开始向外辐射的情况下,但真的要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难如登天。
“纠正一下,大明到现在没有完成清丈,在贵州、在云南、在绥远、在辽东,在广西部分地区,仍然没有完成清丈,还有海外总督府,除吕宋外,并没有进行。”徐渭纠正了毛利辉元的说法,大明只是在腹地完成了清丈。
这是皇帝和元辅对于清丈的定性,清丈新政没有完全成功,斗争还在继续。
“这么说毛利家同意检地了?”织田信长面色凝重的问道,在他提出检地法之后,毛利辉元根本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过。
“大明到现在都没有彻底完成清丈,也没有还田。”毛利辉元摇头说道:“织田信长,你的想法很好,但你太想做事了,你的企图心太强了,当真以为你一个织田信长,就能让倭国变得天朗气清?别说一个了,就是十个地理略有不同,但土地以产量为基准进行分类,大明已经做了两百多年了,我们为何不行?”织田信长立刻开口说道。
“好,我们抄大明的,那么清丈的工具从何而来?大明有程大位发明、皇家格物院改良的丈量步车,大明朝廷造丈量步车数十万件,送至各地,咱们造不了。”毛利辉元没有反驳织田信长,而是赞同,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要反对一个人的政见,需要先赞同他,将他捧得高高的,然后摔死他。
徐渭看了毛利辉元一眼,这个人对大明格外的关注,对丈量步车和皇家格物院的知道的很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绝世第一仙
丹药大亨
贵主之下
星际植物驯养师
金鳞岂是市中物
满级大佬A爆娱乐圈
盛唐小相公
征服之全面战争
灰烬之燃
迷雾纪元怎么不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