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狍子(1/3)
中秋休沐之后,长安官员们再次忙碌起来。>
晌午,秦王府议事方歇,李瑕已领着一队护卫驱马行至渭河码头。>
之后,一艘江船顺渭水而下,在夜里抵达潼关。>
刘元振打着灯笼迎了李瑕进了关城,一边说着话,一边径直向东城的戍楼行去。>
“王上竟还亲自来了,若是长安官员挑不出能担事的,臣愿多担些担子。”>
“要担的事太多,人才总归是不足。基业初创,我总不能歇了。”>
“说来也怪,宋国冗官,王上却少人才。”刘元振有感而发道,“因为江南士大夫惯喜欢挂个虚职,辞官、归家、养望,荣华富贵俱是在家乡养出来的。王上创业,要的却是能做实事的人才,自是不足。”>
他向来也是个好聊天的,李瑕若搭理他,能顺着滔滔不绝许久。>
“说正事吧。”>
“是。兵事与防务我皆已交给茅乙儿处置,这半年我主要是与河南打交道。”>
“如何?”>
“忽必烈对我们防范很严啊。因王上擅用谍探,甚至还影响了黄河之战,不由得他不警惕。河南是转迁之法施行得最厉害的地方。如今史天泽已被调回燕京任相,河南经略使改为董文炳接任,但不少地方都以色目人、蒙人监视汉军万户,蒙人直接坐镇地方的虽有,但不多,比起汉军将领,忽必烈的蒙古将领还是少的……”>
李瑕问道:“草原上的情报有吗?”>
刘元振摇头道:“没有,或是战况还没传到中原,或是忽必烈对我们谍探的防范起效,我们未能打探到。另外,虽不太可能,但我还是想说,也许是忽必烈大败了,因此封锁了消息。”>
李瑕终于还是因他的风趣稍笑了笑。>
“你若是对阿里不哥还抱着这种希望,怕是要失望了。”>
刘元振道:“着实让人失望。阿里不哥从来都不是实力不行,是人不行。”>
“看和谁比……”>
两个聊着这些,已登上了戍楼最高处,有士卒递来了望筒。>
李瑕接过,向东面望去,隐隐地已能望到火光。>
许久,有人先赶到潼关关城前,被吊篮吊上城头。>
李瑕并不表明身份,只看着刘元振与对方接洽。>
“林子呢?”>
“司使还在后面与董先生安排货物。这是货单,请大将军过目。”>
“……”>
刘元振与王荛相像,都好高谈阔论,却也有不同。王荛是好以言语打动人,语言是他搬弄是非的利器;刘元振好谈论只是因为热情、喜欢聊天,他其实还能做实事的人。>
这半年在潼关,不声不响,他还是做出了实事。>
今夜便是他给李瑕检验第一个成果的时候。>
很快,刘元振已将货单递给李瑕。>
“今夜是第一批货,由钧州铁坊运来铁器与煤炭各一万斤。”>
“交易时小心些,切勿让蒙人细作混入潼关。”>
“王上放心……”>
钧州铁坊还是因阿合马而成为如今河南最大的冶铁地,阿合马曾清查出三千户隐匿户籍的百姓,驱他们炼铁。>
李瑕一度也曾攻占过钧州。>
那还是去年四月,他奇袭南阳之时。>
“有多少货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这走私的生意打开。”>
“是。这事便像是勾搭小娘子。”刘元振很明白李瑕的意思,“大户人家的小娘子虽不打算改嫁,需登堂入室几次,待到被她夫家发现,她不想改嫁也难。”>
“不太恰当的比喻,但大概便是如此,眼下最关键便是莫让忽必烈发现了。”>
“是,我们做得非常隐匿。”>
随着刘元振这句话,潼关外有几点火光暗了下去。>
仿佛关中与河南之间小小的走私生意又藏进了黑暗之中。>
~~>
太原总管府。>
“大哥昨夜至今日,一共派遣了十多个仆役出门,我问过,他们所去的地方都列在这里。”>
“多谢三哥了。”>
郝天挺接过那张纸看了,只见密密麻麻有三十多个地点,大部分是郝天益派仆役去送中秋礼物的人家。>
他接连问了几次,郝天举都已派人去悄悄打探过。>
“我记得这晋阳酒楼,是大哥一个宠妾的兄弟开的吧?”>
“确实是,且去晋阳酒楼的潘六,也是大哥最信得过的心腹,他到了酒楼之后,安排酒楼伙计制作月饼,又给蒙古奥鲁官的几个下属送了月饼。”>
“三哥可曾问过酒楼里有无小厮见过王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剑最上乘
水天孤鸿
放纵的青春期
风流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
读心皇后,宠妻万万岁
忠犬养成
神级保镖
如何死得重于泰山[快穿]
红缨记
我当摸金校尉那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