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运气(1/3)
长安城。>
大宋南渡之前,先后在此置陕西路、永兴军路。>
金代又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时隔百数十年,也只有宋朝这边还有人称这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叫“永兴军路”了。>
李瑕从不这么叫,只说“关中长安”,而北人多称“京兆府”。>
这与“汉中兴元府”类似,太久时间没有大一统的王朝,便有了许多名称上的混淆与滥用。>
如今的长安城早已不是盛唐时的恢宏城廓。>
它在黄巢起义时便遭到严重破坏,所谓“百万人家无一户”,之后又久经战乱,几乎毁灭。>
直到唐昭宗时,佑 节度使韩建开始重建长安城,放弃了长安外城,将原来的皇城作为新城……>
中统元年,五月初十。>
陕西行省丞相府。>
刘黑马一身便服,在大堂上坐着,捧着茶水喝了一口。>
如今天气渐热,他手中的茶盏里却还冒着热气。>
转头看了一眼廉希宪,刘黑马有些羡慕……>
自从窝阔台汗十三年,他受任都总管万户,镇守陕西、山西,至今已十九年。>
世人称他为大将,给他起了威风凛凛的名字,却少有人知道他名刘嶷,字孟方。>
“嶷”者,幼而明嶷,聪慧之意。“孟”是他在兄弟中的排序最长,“方”是取“君子以省方观民设教”之意。>
他刘嶷,平生志向,其实是经世济民。故而他曾多次向窝阔台求情,请求赦免北地奴隶,先后救出了上万的河南百姓。>
可惜,三峰山一战,大败金将完颜合达,刘黑马之威名过甚,已完全盖住刘嶷之名。>
他也想像廉希宪、史天泽一样,经略一方。>
但开口,谈的犹是兵事。>
“我已遣子侄率身,将宋军驱出京兆府境内。可确认宋军不过千余骑,不足为虑。”>
廉希宪颌首,道:“如此便好,近月宋军声势颇大,但从未攻下州县,只拦截道路,拦截军需,迷惑于我。”>
“是啊。”>
刘黑马捧着茶盏叹息一声,喃喃道:“李瑕不停扬言,时称欲争雄天下,时称欲与浑都海结盟,时称欲取京兆府。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到头来,竟是雷声大、雨点小。”>
廉希宪道:“不可小觑了此子。”>
话到此处,他面露莞尔,道:“此言,令郎与我说了三次。他很担心我轻视了李瑕啊!”>
刘黑马惭愧,道:“犬子鲁笨,让廉公见笑了。”>
廉希宪其实非常年轻,时年才二十九岁。>
但北地没见过他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老夫子,京兆官员都称他为廉公。>
这是因为,廉希宪十九岁就入了忽必烈幕府,忽必烈欣赏他的学问,称他为“廉孟子”,因此廉希宪少年时便名满天下。>
宣抚京兆府时,他才二十三岁,政绩显着。>
而他学问虽好,却绝不是文弱书生。>
他是回鹘人,因他父亲曾任燕南诸路廉访使,故改汉姓“廉”。>
廉希宪身材魁梧,善骑射,初至金莲川幕府便力挽劲弓,三发三中,得众人钦佩。>
忽必烈便不止一次称赞过“希宪真男子也!”>
便说刘元振,年近四十的人了,自诩为世侯子弟俊彦之最,却从不敢与廉希宪相比,将其视为长辈。>
此时,摆手又称赞了刘元振几句,廉希宪神态自然,道:“并非是说大郎不是,我是说……我并未轻视过李瑕。”>
刘黑马问道:“眼下西路大捷,京兆无事,廉公在担忧何事?”>
“李瑕不会无的放失。”廉希宪道:“他出手眼花缭乱……也许,为的是吸引我们去攻汉中?”>
刘黑马默然。>
好一会,他才喃喃道:“与浑都海一战,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如何能攻汉中?”>
“故而,李瑕希望我们此时发兵,他方可趁虚而入。”>
“如此说来,我是无心插柳,避过一劫了。”>
廉希宪道:“两桩事,一则,我忧虑李瑕一计不成,将强攻京兆府。子午道难行,他或将兵出陈仓道,故请刘公辛苦些,再回凤翔府镇守。”>
刘黑马捧着茶盏叹息了一声。>
说心里话,他更想留在长安享天伦之乐,偶尔参与些经略民生之事,但廉希宪有请,他也只好应下。>
“好。廉公第二桩事……”>
“我很担心汪良臣。”>
廉希宪苦笑一声,道:“不怕与刘公明言。数月前,浑都海杀我使臣,我料定他不肯附归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都市圣人
超次元公会
玲珑枕上杀
国宴大厨在八零
我跑长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戏精宿主的作妖日常
星际之夫人威武
莫菲子艺
网管修仙传
此为废文请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