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真亦假(1/3)
地图已被呈进澄碧殿,李瑕指点着地图,说起蒙古在关陇的战事。>
“浑都海已兵出六盘山,会师阿蓝答儿于甘州,与之对峙的是汪惟正;阿速台则兵逼秦川,而刘黑马、史天泽、张柔正围攻阿速台。臣以为,此战之胜负在于巩昌汪家……”>
丁大全问道:“为何?”>
李瑕一愣,似不知如何回答。>
赵昀淡淡道:“史天泽既已扼住潼关,阿速台被三面合围,若不得浑都海支援,必西撤。在这之前,汪惟正若能挡住浑都海,忽必烈可保住京兆府不失。”>
李瑕道:“正是此理,陛下圣明。”>
诸臣皆道:“陛下圣明。”>
赵昀仿佛是回到了端平年间、谋划收复三京之时,显得很是睿智神武。>
他指了指李瑕,道:“你说忽必烈处于下风……错了。”>
“臣愚钝。”>
“依朕看来,阿里不哥居蛮荒之地,忽必烈若能撑过三五年,凭汉地税赋,可易势也。”>
“陛下明鉴。”>
赵昀摇了摇头,意兴阑珊。>
心想反正不论如何做,也改变不了太多。>
他能从一介落魄宗室继位,从史弥远手中夺回大权,更化、灭金、北代、抗蒙……从来都不是昏庸。>
到如今,倦了。>
因此他怠政,因此朝臣总问他“陛下欲为唐明皇耶?”>
朝臣们不懂他的疲惫。>
此时既明白了忽必烈的处境,赵昀心中已有了定计,已懒得再去多问北面之事。>
今夜还忙,还得与宰执们商议太多太多。>
赵昀遂又勉励了李瑕两句,最后道:“改日再为你赐宴,退下吧。”>
“臣谢陛下隆恩,臣告退。”>
李瑕施了礼,正要告退,忽听又有人道了一句。>
“禀陛下,臣亦收到一份李制置使通敌之证据……”>
饶虎臣方才已经感到今夜揭发李瑕的做法,有些冒失了。>
李瑕通敌之证据,分明是真的。>
真得不能再真了。>
但,宗文瑞、蔡拄等人通敌之证据,亦是真的。>
三边大将当中,还多少人真的通敌了?>
真真假假,通敌之罪太多,反而全像假的。>
此事,太荒唐。>
但若李瑕所言据实……忽必烈金莲川幕府竟有如此大能耐?>
怎不叫大宋满朝公卿汗颜。>
好在,今夜有件事让饶虎臣很高兴陛下终于肯振奋精神了,恢复了当年的英主雄风。>
正该如此啊,陛下正该亲自过问边事!而非将朝政丢给丁大全之辈,每日只知歌舞升平。>
既然如此,可将证据拿出来,由圣心裁断。>
若李瑕真是忠臣良将,此举亦是保李瑕;若其狼子野心,也该让陛下早些察觉。>
……>
“陛下请看,此为李瑕给张柔的礼书,臣已查实……”>
赵昀眼看着饶虎臣捧出那个匣子,打开,开始喋喋不休。>
他只感到厌烦。>
为何这些臣子永远不明白?臣子的本份是为天子做事,而非给天子找事。>
国事本已繁重,他已不耐烦再听饶虎臣一句句分析这满满一匣子旳文书。>
李瑕通敌?>
李瑕有万般不是,李瑕与忠王有隙、与奸党勾结、年轻无资历却居于高位、事君傲慢无礼……太让人不喜了!>
但唯独不会潜通蒙古。>
这一点,赵昀能确信。>
“请陛下再看这地图,若李瑕联姻高、张,三姓居于西……”>
“且住。”>
赵昀忽然抬手,止住饶虎臣的喋喋不休,转向李瑕。>
李瑕连忙施礼,正要开口。>
赵昀已问道:“你可明白饶相公之苦心?”>
李瑕道:“臣明白,饶相公不等臣告退之后,再拿出这些……是想给臣一个解释的机会,臣可以解释。”>
“不必了。”>
赵昀指了指那匣子,道:“带着,退下。你我君臣相得,朕还不至于中蒙人这等低劣伎俩。”>
“臣谢陛下隆恩。”>
“陛下真乃宽弘伟量。”丁大全不由颂赞,道:“明君贤臣,又是一桩青史美谈矣!昔人言魏主焚书,却不知陛下知人善任……”>
饶虎臣愣愣看着李瑕拿着那满匣子的证据退出大殿,心头犹有些不敢相信。>
太轻易了。>
那般确凿的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精灵王座之巅
捡到一只小奶狗[电竞]
参王张来子
诡秘:从观众开始
修炼5000年还是练气期方羽
只愿半生情长
婚情蜜意,宠妻无上限
萌妃爆夫:娘子别赖账
赛尔号之梦幻纪元
快穿:病娇偏执反派都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