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攻其必救(1/3)
兴庆府的城头上,随着一声喝令,有士卒点燃了火绳。>
“轰”的一声闷响,铜铸的炮管吐出一颗炮弹,狠狠砸落在了远方的元军阵线当中。>
从望筒中可以看到那破碎的盾牌与残肢碎肉飞溅的场景。>
而望筒一抬,扫过元军的阵线,就会发现元军并不密集的阵线又开始向后退了,其实是在有意地消耗唐军的火器。>
这是元军第三次包围兴庆府,已经包围了五天。>
“董文炳作势想要把我们围困至死。可惜,他肯定要比我们稳不住气。”李曾伯放下望筒,开口缓缓说道。>
过了年,这位老帅越来越少亲临战阵指挥了,每次只会站在望楼上与将领们慢吞吞地说话。>
就好像文官不会打仗,只懂得侃侃而谈,指手划脚。>
杨奔却明白,李曾伯是想要尽快地将年轻的将领们培养起来。>
“长安来的文书你们都看了,蒙元的储君真金小儿就在河湟,宋禾已经咬住他了。”>
说到这里,话题却又绕远了,道:“你们以前总说,攻兴庆府、攻河套功劳大,封狼居胥,谁都不愿守着后方。可现在你们看,宋禾才是要立最大功劳的那个。”>
诸将惭愧,纷纷抱拳。>
李曾伯却还在不依不饶地骂他们。>
“看看人家忽必烈如何布局的?汗位方定已斡腹万里。若不守凉州、不早做准备,待到决战一回头发现腹背受敌,晚了!整日里就只盯着想打大战、决战,却不知在你等尚未反应过来之际,敌方早早已暗中布置。”>
人老了难免显得啰嗦,李曾伯说话又慢,就算招这些年轻将领烦了也属平常。>
但杨奔却知道,这些话说的正是如今宁夏军中的实情,自陛下起势以来凡重要之战尚未败过,军中将士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建功立业。>
当此时节,最怕、也十分有可能出一场败仗。>
“大帅教训的是,末将铭记于心。”>
李曾伯的声音陡然一高,又喝道:“若蒙元现在就要决一死战,你们做好准备没有?!”>
诸将一愣。>
他们其实不认为三五年之内元军会大举南下,忽必烈还未完全从汗位之争中恢复过来。>
而且,听说其子忙哥剌正在挂帅领十余万兵力攻打高昌。>
因此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众人才纷纷将背一挺。>
“准备好了!”>
李曾伯缓缓点头,道:“继续说,宋禾在河湟咬住了真金,董文炳必定前往接应。对此,陛下早有准备,兴庆府至凉州一带已坚壁清野。我宁夏军除了守住兴庆府,还务必咬住董文炳部,绝不给他救援真金之机。”>
“是,我等誓死不让蒙虏入河西一步!”>
然而这边诸将才信誓旦旦,没两日便有探马回来禀报元军又有万余兵力增援。>
随着这兵力的变换,唐军将士登时感受到了这一仗的难打。>
他们听李曾伯说话时听得云里雾里,此时才明白原来这位老元帅对局势早有预料。>
接下来,元军的战术便不难猜了。>
仅在一日之后,从河套赶来增援的元军开始包围兴庆府,让董文炳可以抽出兵力南下,向西宁州行进。>
崔斌穿过凉州进入河湟只能算是小股兵马入境,董文炳攻兴庆府原本也只是在试探性进攻。>
但随着这一大支兵力南下,由兴庆府往兰州段的黄河防线上一阵阵狼烟腾起,战局瞬间紧张起来,仿佛有了全面开战的预兆。>
好在唐军将士在得了李曾伯的提醒后,早已做好了心理预设。>
“随我追击董文炳。”>
杨奔披着盔甲,大步走过麾下士卒的阵列,点齐将领。>
“旁的都不必说了,正如我们回答大帅的,我们有与蒙元决一死战的决心,且保证不会给董文炳救援真金的机会。”>
军中士卒纷纷上马,扬刀吆喝。>
“擒杀虏酋之子!擒杀虏酋之子!”>
杨奔本想激励士气,此时反而被士卒们激励到了,大声喊道:“大唐的将士们!我们曾经斩杀了虏酋蒙哥,使不可一世的蒙古一蹶不振。现在忽必烈的儿子敢偷偷摸摸地熘过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能让他走了吗?”>
“不能!贼子休想逃!”>
“出发。”>
杨奔手一挥,一个个骑兵便驱马跟上他。>
兴庆府的城门大开,两千骑涌出,向南,冲向元军包围他们的防线。>
在他们身后是贺兰山。>
正是“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
沙头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身淘宝:拐个皇子来种田
谍战: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
奥特曼之闪耀的银河
武侠世界刺客行
笑傲江湖之隐形皇帝
鬼手神医:邪帝要爆宠
末世胶囊系统
篮坛狂锋之上帝之子
少年拳圣
从特种兵开始的神级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