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初一的民俗表演(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年夜饭,是吃得大家都吃撑了。 饭后,小玲拉着徐二龙要出去放鞭炮。 在他们这儿,有这么一个说法。 谁家的鞭炮放得又响又多,意味着来年挣的钱,也是多多。 此刻,徐二龙也挂了一长圈的电光火炮,让小玲拿了叉棍,远远的支着,在家门口啪啦啪啦的放着。 甚至,他听见有个老太婆,在给他的孙辈说典故:“看见了吧,人家的鞭炮放得这么多,这就寓意着,来年人家全家红红火火。” 徐二龙不由失笑,难道不是挣了钱,才有闲钱多买些鞭炮放吗? 是有钱才多放鞭炮,不是放了鞭炮才有钱。 这样的互为因果关系,可许多人,都搞错了因果。 放过了鞭炮后,小玲又跑出去,准备放烟花了。 这一次,她是买了许多的“夜明珠”,一枝一枝的,冲着天空放,好看极了。 过了一会儿,她蹦蹦跳跳回来:“妈,明天广场还要打铁水,我们明天记得去看打铁水哦。” 打铁水,即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后抛洒空中,形成好看的焰火景观,算是传统的手工烟火吧。 将铁水高温加热成水,然后,一人舀出红彤彤的铁水高高抛起,等待落到半空中时,再由另一位用自制的打花板将铁水击向空中,四散的铁水加上氧化作用,瞬间形成变幻莫测、耀眼夺目的火树银花 只可惜,打铁水这个活动,后逐渐消亡。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纳,打铁水技艺重归当下生活场景。 徐二龙也动了心:“好,明天我们全家去看。” 他还准备叫上温叶一路,大家都来看这样的热闹。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而且,甚至许多乡镇,还要准备什么腰鼓队,或者秧歌队,打腰鼓、扭秧歌。 那年头,可是男女老少,都会跳秧歌的啊,甚至还有不少人,要来跳高跷秧歌。 徐二龙都会跳。 这一整晚,徐二龙是在鞭炮声中度过。 第二天,大年初一。 按风俗,这一天,可不兴睡懒觉,必须一大早起来放开门炮,迎财神和喜神。 徐二龙起来,开始燃放鞭炮。 而张金芳,在厨房中忙碌,做着包心汤圆,寓意一年团团圆圆。 而小玲,还在睡懒觉,被徐二龙从被窝中给叫起来。 这大年初一,可不兴睡懒觉。 而且,他们大年初一,也不兴拜年。 是全家出游,烧香、祭祖、踏青之类的。 在这途中,还得捡点柴枝回家,寓言“捡财了”。 徐二龙带着妈妈和妹妹,去了菩提山。 这菩提山,以前有个菩提寺,在他们县城的八大景之一。 “菩提山上灯一盏,桃源三洞出仙家。” 只可惜,当初的寺庙毁了,可人们,还是偷偷摸摸去上面烧香。 徐二龙跟妈妈和妹妹,也随着人流,去山上拜了拜,烧了香。 在山上,他居然碰到了喻平他们。 没想到,他们也跑这山上来玩。 这过年的几年,徐二龙给他们全部放了假,皮鞋店不开门营业。 没想到,他们也跑这山上来玩。 而且,看喻平的样子,不是一个人来,还有他的对象跟着一起的。,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大家互相说着吉祥…… 徐二龙后悔,他也应该约着温叶来爬山玩的啊,也不知道温叶在家怎么过的。 下山的时候,小玲感觉自己腿都在打闪闪了。 果然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两腿不打闪闪,就不叫爬过山。 回家的路上,小玲不忘捡些柴回家,象征咱出门在外,也捡财回家了。 徐二龙喝了开水,顾不得歇息,骑上自行车,跑去找温叶了。 还约好今晚一起来县城广场看打铁水呢。 温叶和温老五,在家过着年。 今年看上去,虽然人少了点,感觉冷清,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叫清静,没有李淑华整个唠唠叨叨。 不过从吃食上来说,比以往强多了。 温老五很满意。 所以,当徐二龙骑着自行车过来,要接温叶去县城看打铁水时,温老五支持:“去吧去吧,我们村里人,也有许多人,要去看打铁水扭秧歌呢。” 温叶换上新衣服,将秀发稍稍梳理一下,坐上徐二龙的自行车,向着城里而去。 广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宣天,整个县城的人都赶了过来,热热闹闹的。 随着夜幕降下,那些表演的人,一队一队的,从大街上路过。 先是舞狮子的打头阵,随着冬锵冬锵的响声,两头彩狮亮响,神气活现。 随着舞狮子的队伍过去,划旱船的又过来。 船娘子披红挂绿,迈着快速碎步,与“船公”默契配合,时起时伏,随着“波浪”旋转、颠簸,犹如是水上跑船时的生动画卷。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然后,踩着高跷的队伍过来,扭着秧歌,载歌载舞。 最最 的,就是后面的群众组织的秧歌队。 大家腰间系着一块大红绸布,随着节奏扭动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尤物娇妻
我挂机了千万年笔趣阁无弹窗
我从末世开始无敌
五灵造化道
会穿越的国王
八零喜事:当家肥妻大翻身
家有仙园
宠妻总裁坏透了(沐暖暖慕霆袅)
神纹卡圣
御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