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鼎甲危险(第一更求月票)(1/2)
张廷瓒脸色也不好看。
福松都能想到对方醉翁之意不在酒,张廷瓒自然也能想到。
要是真奔着大臣子弟应试的,那他弟弟张廷玉的前程就有些危险。
不是担心考中考不中的问题,而是担心不能三鼎甲。
他弟弟张廷玉是康熙十一年生人,康熙三十五年举人,本该参加三十六年会试,可是因为三十六年他父亲被指了会试主考,就只能避考。
只等着这一科会试。
论起学问来,他弟弟比他资质还强几分,本当一甲有望。
他父亲张英当年是二甲第四名,到了他自己是二甲第二名,阖家都盼着弟弟博个三鼎甲。
万万没想到,平生波澜。
他看着九阿哥道:“九爷不宜插手此事。”
否则牵扯进去一个皇子,对方就更理直气壮地煽动士子,彻查科举“不公”了。
京城都是当官的,两个翰林官不算什么,可要是有靠山的翰林官胆子就大了。
科举舞弊好像也顺理成章。
至于顾忌?
被推到台前的都是弃子,不会有什么顾忌的,只会唯恐天下不乱。
况且这些年皇上“以汉制汉”,推行儒教,朝廷就此事还真不能只堵不疏。
到那倜时候,就算事情本与九阿哥不相干,可是为了平息物议,皇上说不得都要申饬九阿哥。
九阿哥面色不善地看着那礼部主事。
那礼部主事身子躬着,打了千儿道:“奴才礼部主事赫申见过九爷,请九爷安…”
是个满主事。
九阿哥挑眉道:“都堵爷门了,还安什么?哼!问吧,爷好好听听,你们到底要问什么?”
那主事额头汗津津的,道:“是,我们中堂大人打发让奴才问福松阿哥,下场之前,是否认识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李蟠、副主考姜宸英,是否有私交?”
礼部满尚书佛伦、汉尚书张英,都是去年入阁的大学士。
大学士又被称为“中堂”
没有带名字,那指的就是掌印的佛伦。
福松小脸严肃,道:“不认识,没有私交,头一次正式相见,还是在龙虎榜后。"
这两位主考品级不高,名头却不小。
李蟠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姜宸英是同科探花。
两人被合称为“小李老姜”
李蟠还罢了,状元三年一个,说少也少,可在搁在翰林院不算什么。
姜宸英的名头反而更大些。
因为姜宸英是江南士林才子,曾与另外两名士林才子参加《明史》编撰,开创66布衣修史”的先河,合称为“江南三布衣”,客居京城二十多年,往来都是权贵,还曾是纳兰容若的忘年交。
这也是为什么乡试榜单发酵,引发物议的主要原因。
不过旗汉有别,年岁也差得多,也没有打照面的机会。
那主事又道:“大人还叫奴才问阿哥,既已补了缺,为什么又纳监应试?”
这个倒是不禁的。
即便是官吏,只要有举人功名,也可以参加会试;有监生功名,就能乡试。
福松此举,也在规矩范围之内。
可是之前那些参加科举的官吏都无品或是人清高,有些傲骨,受不得官司缠身,也能理解。
可是这应对方式不对。
如此一来,还真是说不清了。
传到外头,就是畏罪而死。
四阿哥与十三阿哥在旁,不知该说什么。
科举是大事,为国选才,真要出了舞弊事宜,那就要引得人质疑朝廷的公正。
虽说现下四方安定,没有大的战事,可是还要防着民乱。
若是天灾引起的民乱还罢,百姓不过为果腹,只要赈济得当,就能恢复秩序。
最怕的就是 ,有人挑起旗汉之争。
四阿哥犹豫了一下,道:“汗阿玛,是否准备回銮?”
康熙脸色阴郁,沉思了一下,摇头道:“不回,还按照原定行程来。”
越是有心人想要将事情闹大,越是不能让他们得逞。
否则受了裹挟,以后就会成了例。
他看着四阿哥道:“你即刻回京,入督察院,监审此案,早日结案!”
督察院是三法司,跟吏部一样,没有安排王公兼理。
康熙担心那边的官员束手束脚,不能速审此案,才安排四阿哥回京。
四阿哥躬身应了,也没有耽搁,转身出去。
现在距离京城百六十里,一路换马的话,今晚就能到南城
十三阿哥在旁,有些恍惚。
不管是李蟠,还是姜宸英,都在上书房值讲过。
姜宸英是书法与史学大家,给他们讲过一年的书法与《史记》。
李蟠名气没有姜宸英大,可是同科应试,能点状元,也是才华不俗。
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1625
龙神在人间
无限位面窃取
胖子
快穿女配是万人迷
人在东京,专业男友
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致命邂逅我们终究错过了
默默等着你
三国之争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