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九回 新的法度(1/2)

此后三天,杨承应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崇祯的葬礼。

由于时局紧张,不可能像太平时期那么隆重。

两天准备,一天举行葬礼。

事情结束的次日,也就是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

杨承应在皇极殿外设宴,并下帖宴请新旧大臣。

一是犒赏他们这些日子的辛苦,二是安抚那些旧臣,让他们逐渐适应自己新职位。

和以前一样,龙椅空着,杨承应坐在龙椅一侧。

宴席刚开,洪承畴的奏疏就送到了。

杨承应打开一看,顿时乐了。

洪承畴用了三千字的篇幅,详细说明了大同兵变的经过,以及各方的表现。

文章末尾,他写了一段他听说来的故事。

洪承畴可不是乱写的,而是有备而来。

「范先生,你看洪承畴在军情奏疏里说了什么。」

杨承应把这份三千字奏疏交给曹化淳,由曹化淳转给范文程。

同为顶级文臣,范文程应该最懂这里面的弯弯绕。

范文程看完,笑了:「依臣浅见,洪大人在奏疏里主要是说了三件事!」

他把奏疏递给邻桌的张存仁后,继续道:「第一件,大同兵心向殿下的占大多数,并非姜瓖一人之功。第二件事,他决意休整数日挥师南下,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求援!」

张存仁是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有些字他看不懂,直接递给下首的多尔衮。

多尔衮也没辙,只好让内监递给宁完我。

宁完我看了一眼,便道:「有道理!」

祖大寿按耐不住好奇,起身在一旁看了会儿,摇头:「深奥!」

之所以觉得深奥,是因为洪承畴只说调查结果,不作分析。

表面上看,他没有立场。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倾向性,不断暗示天下可以立定。

「李自成退守榆次,而榆次乡绅趁榆次县令萧恒出城迎接,居然关闭大门。」

宁完我说道:「结合各地发生的事,可以看出李自成对于地方的掌控十分薄弱,已经是强弩之末。」

说着,他起身让内监把地图拿在手里展开,指着地图道:

「榆次位于太原东南方,两地相距不过六十里,李自成竟会如此狼狈,足见其统治的薄弱。

如果不趁此大好良机,进兵太原。让李自成缓过来,又将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话虽如此,但李自成的失败是深层次的,而不是简单意义的军事失败。」

杨承应说道:「我们应该看到,当地乡绅操控地方的能力是多么恐怖,居然敢闭城不让李自成进。」

很多人总结李自成失败教训,总是归咎于腐败、堕落等因素,仿佛这是农民军的通病。

实事求是分析,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没有建立一套新的秩序。

军事虽然取得胜利,但地方建设上约等于无。

「均田均产」只发生在少数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旧有秩序被破坏、而新秩序没有建立的情况。

这就非常麻烦。

举个例子,失去土地的百姓在地主被肉身消灭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占有土地。

大伙一定想,农民肯定感激李自成,他帮他们赶走了地主。

但是,稍微有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地方上为了争夺土地和水资源多么狠。

打得头破血流,甚至横死当场都有。

又没有人来制止这一切。

得到土地的人,会感激李自成吗?



会呀!

他们只会觉得土地是自己拼了命抢来的,凭什么感激李自成。

相反,没抢到土地的百姓,反而很恨李自成。

因为是李自成害得他们连给地主打工的机会都没有,被迫要饿死乡野。

更糟糕的是李自成的铐饷政策,毫无节制。

因为战争失败,还存在扩大的趋势,否则军费开支无着落。.

这等于是把上下都得罪光了。

「范先生,派往陕西、山西的各级官员名单,可有安排?」杨承应问。

范文程道:「都已安排妥当。只是,土地测量员可能不够。」

「以一旧带四新的方式,把他们安排下去。」杨承应道,「先从京畿地区开始,向四周扩展。」

「是。」

「另外,传令驻守真定府的岳讬和张弘谟,暂时划归洪承畴指挥挥师入山西,进攻太原,夺取潼关,直逼陕西!」

「遵命!」

应声的人是祖大寿,枢密院专管军队调度。

杨承应端起酒杯,说道:「从明天开始,京畿和山东检地,所有土地完成确权,划分等工作,为地方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以摄政的名义,颁布三部大法。

一是废奴法,各家不得蓄养奴隶,有也要重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重生之嫡女祸妃 都市之最强狂兵陈六合 上古世纪之旷世奇战 雷武 快穿:最飒大反派娇化啦 魔术代码 西游之旷世妖僧 宫殇 我男友是病娇 我全家都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