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回 沈阳大会(1/2)

***、巴图尔珲台吉等人抵达集宁,随后和李国英一起前来沈阳的消息,通过沿途设立的驿站和火车站送到沈阳。

杨承应放下信函,问满珠习礼:「蒙古各部首领抵达沈阳的已有多少位?」

「回殿下,科尔沁部六位札萨克、郭尔罗斯部两札萨克,以及杜尔伯特部札萨克、扎赍特部札萨克,共计十位蒙古札萨克,已经抵达了沈阳。」

满珠习礼作为理藩院尚书,这段日子忙得不可开交。

说罢,他掏出自己的小本本,看了一眼道:「东北四总管,外加两位辖地将军,已于昨日抵达沈阳。东北六十七位土著首领,如今应该叫佐领,都已抵达吉林。」

「此外,李朝世子、倭国使者、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格兰使者也已抵达旅顺口。具体情况,还要外务部上报。」

外务部尚书宁完我,介绍了自己招待外国使者的一系列情况,特别注意不让他们靠近军事重地。

杨承应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打着算盘。

等宁完我说完之后,他才道:「此次大会事关重大,既不能让他们感觉受到怠慢,也不要把‘猫上树的本领泄露出去。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每个使团都要派人专门盯着。」

技术完全封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延缓技术泄露,对己方无疑是最有利的选择。

当然,有些技术就算是你想学,没有成批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产业工人,是无法完成的。

所以杨承应不太担心。

他比较担心的事,还是安全问题。

「这次到沈阳的人又多又杂,对于使团要层层保护,确保他们安稳的离开沈阳。」

杨承应的话是对沈阳提督胡有升说的。

胡有升抱拳道:「请殿下放心,臣已经把士兵分作六拨,十二个时辰严防死守。」

杨承应点点头,看向沈世魁:「博览会准备的如何?」

「回殿下,已经都准备妥当。还和上次一样,一个产品博览会和一个军事用品博览会。」

户部尚书沈世魁抱拳回答。

「租金统计好,然后运到受灾区域,保证到每个百姓手中。」杨承应再三叮嘱。

苍蝇腿再小,它也是肉啊。

产品博览会等于是用王府的信誉,在给商人们打广告,收点租金理所应当。

只不过租金不是收钱,而是灾民急需的粮食。

再把粮食运往受灾的地区,算是额外给灾民的土地补贴。可以极大的提高他们的种地热情,来年大规模播种。

「现在的问题是关内连年动乱,移民到关外越来越远。粮食消耗也越来越大,必须得从长计议。」

沈世魁绕来绕去,心思昭然若揭。

杨承应懂他话里的意思,只道:「此事没到可以讨论的时候,先不着急。」

这是他第次避而不谈那个话题。

什么话题呢?

入关!

在沈世魁等人看来,明廷在中原的统治岌岌可危,江南也在闹声势浩大的奴变。

王府统治区域,北到贝加尔湖,南至长城边上,西到库页岛,东至西域。

四院——政事院,枢密院、大理院和都察院,运转了这么多年。

要论忠心,已经没有比他们更忠诚的——能在统帅长期不在,各司其职治理好整片统治区域。

还有什么可顾忌的?怕推翻大明之后,遭到各方围攻。

辽东军精锐数十万还会怕这个!

祖大寿的神情非常严肃,提到入关的话题,他不能不说话:



殿下,臣听闻明军掘开黄河堤坝,水淹开封。臣闻宋朝末年就曾挖开黄河阻挡金兵,致使黄河改道,水患一直到元末都没解决。如果大王早日入关,怎么会发生这种贻害千年的事!」

性格粗豪的他,跟随了杨承应十几年,头一次完全不理解杨承应到底想干什么!

明明拥有扭转乾坤的武力,却既不入关,也不扶持大明。

似乎不止是祖大寿,连范文程、宁完我这些谋士,张存仁、鲍承先等良臣,都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

看到这么多张不理解的脸,杨承应知道可以说几句了。

他缓缓说道:「你们不理解这很正常,因为我一直没说。我们入关很容易,乾清宫换了个人坐龙椅也很容易。但是,我要的不是简单的入关,而是摧枯拉朽一般击溃一股势力,一股隐藏在明廷最深处的势力。」

范文程和宁完我面面相觑,他俩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大明官僚。

这群官僚像蛀虫一样,将大明的根基一点点挖空。

别的不提,只在江南一带。百姓承担了很重的赋税,而由于江南读书人多,不用缴纳赋税的人也很多,这就导致赋税进一步落在那些没有功名的人身上。

对付这帮人,还真得用些手段。

杨承应道:「我们不是打倒某一个人,一个朝廷,而是要把背后盘根错节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笑眼千千[娱乐圈] 佔有姜西 锦衣卫之杀神系统 开局见到孙悟空 流放三千里 下山退婚失败,师娘急了! 武道至尊宝 素觉 神话之后 黑道学生5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