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三回 不破楼兰终不还(1/2)

崇政殿外,二十余步开外,百余名侍卫腰挎佩刀,刀柄向后,神情严肃的戒备。

防止闲杂人等,会在此时进入殿内,干扰殿内的重要会议。

殿内,气氛异常的热闹。

这种热闹并非言语上,而是眼神。

因为杨承应在会上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军兵分三路,左路由我为统帅,孟乔芳为副帅,从北宁府出发抵达集宁,然后大军向北,路过苏尼特部进入土谢图汗部领地,到库伦暂歇。

然后大军向西,进入札萨克图汗领地,抵达科布多。在科布多休整几日,顺着额尔齐斯河南下,穿过阿勒泰地区,抵达迪化城。

回来的时候,走河西走廊,穿过甘肃,进入鄂尔多斯。我会提前在那里安排补给,大军再顺利返回北宁府。」

听到这里,殿内大半将领和官员都惊讶地望着王上,这种几乎绕内外蒙古一圈的远征,令人感到吃惊。

不过,他们只是略显惊讶,却没有被吓倒。

察觉到微妙的气氛,杨承应笑着说道:「我军长途跋涉,似乎在完成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对此很有信心。」

指着地图,杨承应侃侃而谈:「我军野外生存能力首屈一指,外喀尔喀蒙古各部也会支援咱们。何况我们还有尹咱呼图克图,这样一位大活佛在,看在他面子上,也会给咱们一口吃的。」

讲了后勤,接下来便是成果。

「只要我们成功打击卫拉特蒙古,就能制止他们企图建立佛国加汗国的企图,为我们将来收复西域,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西域,我们就有了高产棉花,纺织业必定得到长足的发展。」

接着,杨承应详细说明了西域棉花产量能有多大。

将领们听着听着,眼睛都亮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杨承应很懂得把握人心。

先将行军路线讲出来,让众人清醒的认识到问题严重性,打消部分人的轻浮心理。

然后对将领们诱之以利,专门指出远征带来的好处。

并且这个好处,上到将领下到士兵都能享受到。

随着机器的大规模运用,原料产地成了一个大难题。

重要原料之一的棉花,已经出现不够的情况。

东北棉花产量本来有限,毕竟粮食更重要。

山东等地又在闹事,来源很不稳定。

原料不足,成本必然增高,利润随之下降。

这对于有闲钱投资纺织厂的大小将领和士兵来说,最不能忍受。

如今,杨承应指了条明路,去西域大面积种植棉花,或直接或纺织后远销中亚地区,能得到巨大利润。

而且成本不高——西域地广人稀。

自古以来都是富贵险中求,自然而然激发了将领们出征的愿望。

「经与政事院、枢密院商议后确定,此次西路军出兵一万,配三万辅兵远征。」

杨承应继续说道。

「四万大军!」阿济格首先轻声惊呼。

不光是阿济格,连较为沉稳的苏小敬、耿仲明等一干元老将领,眼中都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惊讶。

在他们看来,这种规模的远征,士兵人数应该控制在战兵六千、辅兵一万八比较合适。

没想到,战兵加上辅兵达到惊人的四万。

这是辽东军这些年以来最大的手笔。

「中路军以孔有德为主帅,宰赛为副帅,崔呈秀为监军,自鞍山城出发向北,抵达赤峰城。穿过苏尼特部,进入车臣汗领地。

然后以曹变蛟为先导,拔除贝加尔湖附近的罗

刹国据点,解救被罗刹国奴役的部落民,内迁到曹变蛟驻地附近。」

「是!」孔有德等人起身,抱拳领命。

「由于这一路面对的敌人不多,只给你六千战兵,你好好运用。」

杨承应叮嘱道。

「请殿下放心,臣会让沿途的蒙古部落悉数参战,让他们好好见识一下辽东军的威风。」

孔有德很清楚自己的使命,说话铿锵有力。

「很好。」杨承应满意的点点头。

他随后宣布东路军进攻方向:

「东路军,以多铎为主帅,李率泰为副帅,索尼为监军。率战兵五千从沈阳城出发,沿着我当年北巡的道路,与王辅臣汇合,在当地人的向导下,进攻未臣服的部落,同时消灭盘踞在勒拿河的罗刹兵。」

三路齐发,大军战兵和辅兵加在一起有八万多。

外加上,沿途加入的部落兵,以及留驻远方的士兵,保守估计超过十万。

若不出意外,这一次的远征,将是继与后金决战后,最为规模宏大的战事。

而今年,崇祯十年,原本历史上的崇祯九年,也发生过一件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

并由此掀开明亡清兴的新篇章。

而今,「小太宗」皇太极已过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藏不住 都市驱邪人 谨言 天才儿子PK腹黑总裁老爸 法医秦明:尸语者(第一季) 宠妻祸世,废材小姐要翻身 无敌修仙学生 盗墓:白首之约 独家宠爱:靳少请矜持 贵族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