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招牌(1/4)
铁道部的全路工作会议开完之后,眼看着中铁建投银行的成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然而一个始终困扰胡文海的问题,再次摆在了他的面前。
新科公司的夹带里,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就连至关重要的胡文海办公室秘书团,如今也不过才“小猫”两三只而已。
这不是胡文海嫉贤妒能,或者没有收集人才的意识。但实在是自有国情在此,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能称得上人才的都是国家的囊中之物。
咦,少了一段!喜欢请大家收藏:(.zhaishuyuan.)斋书苑更新速度最快。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分配工作实在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不用自己找工作,绝对保障就业,这不是好的不得了的好事吗?
所以八十年代的中国,是基本没有什么人才市场的。绣城唯一的一座本科大学渤海工学院,后世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不过就是一个不怎么受重视的省属普通大学罢了。
靠,又少了一段!斋书苑 .zhaishuyuan.,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虽然这个年代的中国没有人才市场,但愿意出来闯荡一番的人还是有很多的。到八十年代后期,下海已经是个颇为时髦的词汇,一大批未来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都是此时决定告别国家的怀抱,到残酷的社会上拼搏出自己天地的。
不过对于新科公司来说,问题还是存在——因为一直以来胡文海所秉持的低调策略。
作为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私人企业,第一家资产如此庞大的私人企业,新科之前的策略始终是闷声发大财。而国家对新科的态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
虽然这有效的避免了新科公司受到制度上的攻击,但另一方面来说,也让它很难获得人才的关注和信赖。
日,没法看了又少了段!一秒钟记住,斋书苑(.zhaishuyuan.)。
所以一直以来,新科公司的人才策略都是内部挖潜、自己培养,从来没有在任何国内媒体上打过广告或者招聘启事。
当新科公司业务局限于制造业的时候,这种方式还算勉强能够支持它的发展。但是当胡文海要把手伸进金融业,然后借着金融业再把手伸进整个工业领域,他手里的人才就很有些不够看了。
要么接受在中铁建投银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降低,要么接受无法继续低调的结果。
这个选择对胡文海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对中铁建投银行降低影响力,这个选择根本不存在他的考虑之中。
六月的酷暑降临,往年中国的媒体上,此时肯定都是满篇的高考新闻。然而在1986年的这个6月,就连高考似乎都有些黯然失色了。
至于原因?原因很简单,人/民/日/报开“天窗”了!
呃,当然,不会是头版头条。不过人/民/日/报九版开了天窗,这也够吓人的了。
从六月三日开始,连续三天,人/民/日/报九版上都只有一句话。
第一天,人/民/日/报九版上只是在正中间写下了一行字:项哲,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在国营企业卖澡票。
整个人/民/日/报第九版偌大的版面上,就只有这么一行黑体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什么意思?
项哲是谁?
沃顿商学院是哪里?
工商管理硕士是什么学历?
他为什么在国营企业卖澡票?
如果只是哪个都市小报或者行业类报纸,大家也就是哈哈一笑而过,认为是排版的人手误了而已。
但这是人/民/日/报,是每个字都能写出一篇分析论文的报纸。这上面的每一句话,背后说不定都是无数的悲欢离合和国际大事。
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人/民/日/报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低级失误?怎么可能刊登毫无意义的文字?
所以这背后,肯定有着什么惊天动地的新闻!
而这种开天窗的形式,发生在人/民/日/报上面,这简直太能引起人们的联想了。
是什么人、什么势力,连人/民/日/报的嘴都能塞抹布?搞这种拐弯抹角的报道方式?
人/民/日/报第九版的这一行字,可不仅是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而是直接引起了一片轩然大波!
当天给人/民/日/报社打电话,甚至是直接跑上门来的人简直不计其数。可让人诡异的是,上层首长们对此却一言不发。哪怕是被人问上门来,也是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用让人等两天再说的话敷衍过去。
这样一来,可真是激活了社会上各色人士的想象力。
有的人说,这是国家要搞用工改革。
有的则说,这是国企的体制改革。
还有些不怀好意的,干脆说人/民/日/报这是在攻击社会主义所有制,要打着红旗反红旗!
但是另一方面,此时国营单位用工的现实,也由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领主时代我成了亡灵主宰
超级进化
重生九零致富虐渣
花都大仙医
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
我家娘子比我帅
我打造了救世组织
全球震惊:开局物价贬值十亿倍
亲爱的爱西丝[尼罗河女儿]
全球御兽:我能设计进化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