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体制确立,功臣封赏(2/3)
才能顺畅运行吧。
按照他们的看法,安北国初立,其国运再强,也只能维持这套体制数月运转。
机构太多,太过臃肿,体制收取的气运,远远弥补不了消耗的气运。
不过两个在官场混迹半辈子的老狐狸,既然愿意接受周柏的求贤令,入安北国为官,那自然是研究过周柏。
此君必然知道庞大体制背后的问题,他们需要多给一些信心,再次眼神交流,两人默契地没有任何额外举动。
大殿中,考虑到如此深层次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官吏听到赵昔公布的体制架构,是兴奋激动的。
位置越多,他们升官的机会越多不是。
“臣等领命,君上英明!”
第一封开国谕旨宣读完,赵昔并没有过多展示自己的存在感,而是默默退回台阶下,让文鸿昌接替。
文鸿昌本命比赵昔稍差一点,但论表现半点不虚。
大方自信,洪声朗朗。
“君上有旨,建国大朝,当恩赏功臣,赐官爵、赏田宅、金帛,以示嘉奖……”
“令,以陈忠邦为吏部尚书,加中极殿大学士,入内阁;以周远为兵部尚书,加大学士头衔;以印慕为礼部尚书,加大学士头衔,入内阁……以周林为礼部右侍郎,钟伟为户部右侍郎,颜列为刑部右侍郎,史长行为工部左侍郎……”
中枢文官宣读完毕,六部尚书、侍郎等官自是出列接旨,赵昔则是端着官印跟在周柏后面,颁发六部大印。
印慕还好说,作为前任郡守,现在成为伯国的宰辅,他更多的是对三郡百姓的责任感,否则也不会接受周柏邀请入朝。
而无论是陈忠邦、周远,亦或是钟伟、颜列,却全是泪流满面,恨不得五体投地谢恩。
太不容易了,他们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国高层,主宰百万人的命运。
特别是钟伟和颜列,最初只是童生,却靠着忠心效力,一步步被周柏拔擢到今天的位置。
户部、刑部、工部都只有一个侍郎,暂未设尚书,是以他们其实就是事实上的一把手。
不做尚书,不是功绩资历不够,而是本命不够。
史长行还好点,本身本命就不差,被周柏重点培养任用后,本命连续突破上限,现在距离澹青之命也就一步之遥。
只有钟伟和颜列,基础实在太差,哪怕一步步逆天改命,超越本命局限。
至今也才是红黄本命,而且红命占据主流,黄命只是勉强帮他维持坐在侍郎之位。
周柏修习混元气运道藏,对于手下的任用,时刻秉持德、位相配的原则。
老部下的才能其实不差,周柏有些念旧,本命气运差了些,放在之前确实不用想做尚书。
但即将到来的征召战争,却是一场大机遇,只要赢下,掠夺外域大运促使国家整体进阶都是轻松。
那改变个人本命,自然是顺带为之的简单手笔。
“令,整编三军,分设三等。一等中央禁军,步军员额五万,分授游奕、踏白、选锋、胜捷、破敌等军号,以娄晋鹏为步军总管,秩正四品。马军员额五千五,五千骑为玄甲骑,五百蛟马骑兵为龙蛟铁骑,以褚凯为马军副总管,秩从四品。二等为守备军,分驻各郡县,军额十万,归属兵部调动。三等为民兵、辅兵……”
“另设侍卫亲军,员额不等,以屈志为亲军总管,秩正五品。”
“伏魔军军额五千不变,以高虎为伏魔军总管,一应用度由国君内帑支出,归属国君亲自调度。”
“孤迩来嘉奖功臣,广庶人之福利。故吴三连、费正清、张大鹏、田金用、万里……肆行屯垦,开拓疆域,厮战不解,相继立下赫赫战功……此诸臣功早有大小,应有赏章、衔府、秩禄奉行,以崇礼器于朝廷之上。特旨赏黄金、宅院、田地不一,以表孤谢意之诚。”
除开主要高层军官,周柏同样不会忘记军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层军官,以前没条件大封,现在有条件自然要补上。
有的军将在殿内,有的品秩太低,甚至是从殿外传召进来。
很多文官对于军将受封的画面,面色显得有些不自然,不过周柏的旨意上刚刚提过文武并举,现在当然没人不识趣劝谏。
国家初立,又正逢乱世,再妄图以纯粹的文官政治处理国事,很显然跟不上步伐。
这不,一个个在首辅陈忠邦的带领下,也是向这些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功臣,表示敬重之意。
随后不久,有资格入朝的军将,尽皆受封,包括地方郡县一级的守备军主官,都由周柏亲授一半虎符。
至此,第一次大朝会的主要内容就已结束,但其实是少了一件事的。
那就是没给功臣封爵,不过百官也都能表示理解。
如此庞大健全的体制,能不能有足够气运运转都不一定,何谈再养一些贵爵。
世人皆知,名爵之位,最耗气运,也是最养人之本命。
不然一个走到末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上剑体
启元之界
她天真的在玛丽苏世界垂死挣扎
一八九三
欺我弟子?真以为我是个废柴峰主?
太古龙帝诀
人道至圣
逆天鬼修
某医生的丧尸投喂日记
凡世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