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朕的内阁首辅(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都市当灵探
秦霸天下
重生之金瞳妖妻
剑凌巓峰
第一杀手在都市
听说你改了我的创意
神话之后
煌明
一剑独尊
席方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