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收拾吏部(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大明朝真正富裕的在南方。 从唐朝灭亡后,关中一带的水系受到污染,河道堵塞,漕运体系被破坏,中国的经济就开始转移。 黄河经济带逐渐没落,长江经济带崛起。 到了南宋,南方在经济生产上几乎全面碾压北方。 那么南方具体富裕在哪些方面呢? 一、农业! 南方有很多水稻,明朝时期北方的小麦每亩每年产量是3石(360斤),南方的水稻每亩每年可以达到5石(600斤),而且气候湿润,一年两熟。 二、商业! 南方有诸多河流,漕运发达,这是商业的基础。 并且到了明末,南方已经出现了普遍鼓励商业的现象。 要知道,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的根本,商人社会地位是最低的。 他们的诸多行为与儒家中的各种理念是相互违背的。 但是到了明末的南方,民间已经有很多人在讨论商业,商人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 以前的商人家庭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但是明末,商人家庭已经可以参加科举。 例如徐光启的祖父,就是在松江府(上海)做生意发财的,赶上了隆庆开关的红利。 朝堂上不少官员其实都是商人家庭出身。 而明末的商税也是非常混乱的,如果一定要清理出来查,那简直没眼睛看。 为什么崇祯一直没有动商税? 商业的普及说到底还只是在南方,以东南为主,波及的范围不是很广,而农政的不合理,已经威胁到全国底层老百姓,已经到了不得不动刀子的地步了。 凡是得一步步来。 既然明朝真正富裕的是南方,那么南方要收税,肯定是比北方还要多得多的。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夏季主要收北方的税,秋季到冬季之交,主要收南方的税。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税的数目,是非常有看头的。 不过现在才九月底,大明朝收税可不是21世纪中国收税那么简单,收税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交代好毕自严该怎么做之后,崇祯也暂时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件事上了。 因为眼下还有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摆在面前要做, 什么事? 一、吏部的整治。 二、辽东战略布局的完成。 三、全国军政规划。 为什么要整治吏部? 河南一事,就是吏部不作为,吏部与地方知府勾结。 吏部是人事部门,如果要粗暴定义管理,其实就是抓两样:一是人,二是钱。 人事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力,本身明朝的人事权是在皇帝手中,四品以上的官员都是需要经过内阁的。 既然经过内阁,必然是需要司礼监来审批的,当然是皇帝点头。 即便四品以下的,皇帝认为不合格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可问题就在于吏部的腐败不作为,这是天启朝的遗留问题。 来年农政铺开,必然是要大力用人的,吏部如果不整顿,人才的任命会出大问题,这就是根源问题。 至于辽东战略布局问题,其实框架已经搭出来了。 只剩下辽东军的军政磨合、毛文龙的功成身退以及朝鲜北边的联军堡垒修建这三个小点。 而全国军政规划,其实是关乎到以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全局的。 具体牵涉到了目前的问题就是驿站系统的问题,也就是最近都察院吵翻天的陈子恺的事情。 陈子恺的事情只是全国驿站问题的一个缩影,而全国驿站只是军政规划的其中一环。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崇祯打算先把战略规划商定下来,然后从陈子恺这件事开始作为切入点,来一步步整治。 这些理清楚后,最主要的一些大事情都清晰出来,皇帝不就是抓大放小么? 当天崇祯就派人去催杨所修,赶紧把杨之行等人的罪名给定了,这件事已经拖了两个月了。 杨所修也郁闷,最近刑部案子一大堆,许多人都在核实那几个汉奸的家属,这事才拖到现在。 你要说他是个无耻小人,没错,他就是个无耻小人,但你要说他怠工偷懒,那就是冤枉他了。 为了往上爬,杨所修同志可是个标准的工作狂。 就吏部这事,他差点跑去刑部和大理寺打地铺了。 你别说,杨所修还很聪明,这事拖到这个时间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 他故意上演了一场自己使劲推也推不动刑部和大理寺的好戏。 为什么要这样呢? 一个聪明的下属对上管理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他这是在故意做给皇帝看。 陛下,您看,臣真的很用力了,可就是插不进刑部,哦不,推不动刑部和大理寺,臣也没办法啊! 要不陛下给臣升个职?只要臣的职位升上来了,刑部和大理寺这帮渣渣,臣分分钟给陛下您安排好! 于是杨所修使劲推啊推啊,就是推不进去,刑部和大理寺也不是不办,就是往后拖。 既然都拖了那么久了,也该上报了。 杨所修立刻跑去皇帝那里把自己这两个月蹲在刑部和大理寺门口打地铺的经历说了一遍,一副可怜汪汪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爱情来敲门
欲海狂波
魔骨剑尊
守寡重生后,我拿了救赎剧本!
三国之兵临天下
男神校草,别惹我!
将军夫人发家史
超级特工
大数据世界
行尸走肉黑岩之杀出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