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扩大边境贸易(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战争是什么?”崇祯突然发问的,“是前线的士兵冲锋陷阵就完了么?” “不是!” “后勤能力不足,再英勇的将士也打不赢!” “朕今天不想跟你们谈兵法,兵法是在打仗的时候用的,现在大明还没有打仗!” “大明不缺英勇赴死的将士,缺的是整个国家对战争的动员体系,朕为什么办大明日报,朕为什么要办新学!” “温体仁,你说说。” 温体仁道:“大明日报可以落到甲里,让乡下的老百姓尽快知道朝廷的诏令和政策,加强朝廷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联系。新学一是富国,二是强军,要想打仗,肯定得有钱,和强大的军队。” “你都说对了,但还有一个很核心的点,没有说出来。” “请陛下明示。” “凝聚力,朕办大明日报、兴办新学,是要增加国家的凝聚力。”崇祯做了一个抓住东西的手势,“大明缺人才吗?不缺!你温体仁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你阎鸣泰可以有各种的巧妙的办法调解军中的物资,孙阁老对整体战略规划非常在行。” “东南富商如此多,湖广鬼才遍地,大明的民间还有没有张居正?大明的民间能不能挖掘出岳飞?” “我华夏自古就不缺人才!” “为何一个小小建奴就敢在朕面前狺狺狂吠!因为现在的大明,四分五裂,声音太多,地方到处在隐瞒,在抗拒,大明缺乏凝聚力!” “没有凝聚力,战争动员体系如何能建立起来?没有凝聚力,大家各自过各自的,大明岌岌可危!” “以目前朝廷的行政管理能力,支撑起辽东的战争,已经使出了所有的力气了。” “如果朕将来要从辽东、宣府、大同,三处同时出兵北上,后勤体系是完全跟不上的。” “朕知道你们心里清楚,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三人同时道:“陛下英明。” “朕现在的新政,就是为了增加凝聚力,但凝聚力是个大概念,具体的战争动员体系,还得从军委会出。” 军委会元帅孙承宗道:“臣遵旨!” 阎鸣泰心头微微有点小激动,皇帝终于要做这一块了。 他是兵部尚书,对大明万恶的后勤感同身受。 大明有没有军事动员体系? 当然有! 实际上五军都督府,卫所的军屯,都是军事动员体系的一部分,打仗的时候,就调动地方常备部队。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打仗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打仗是全国的事情。 虽然老百姓没有直接参与进去,但老百姓是军队的后盾! 说了这么多,也该收个尾,解决眼前的问题。 毕竟建立军事动员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那是长远的事情,但肯定是要提前做规划的。 而眼下,要防止皇太极。 “礼部,派人出使喀喇沁部,带上朕的慰问,将今年的互市扩大一倍!” “遵旨,陛下放心,臣来处理好这件事。” “针对这件事,朕打算成立一个商务院,来主管边境的互市,你们三位意下如何?” 三人微微一怔,连忙道:“臣等以为可行。” 明朝真的是一个农业社会吗? 没错,的确是农业社会。 但是否意味着商业就很弱? 绝对不是的! 大航海时代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明朝,这不是说着玩的。 但商业发展也仅限于东南一带,也就是说,东南一带勉强算半个商业社会了,而其他地方,都还只是规规矩矩的农业社会。,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这是民间的状态,而朝廷呢? 并没有对民间不同地方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部门做不同的管理。 这就导致朝廷和民间是严重脱节的。 后世地球北边的那个超级大国,不就是因为中央与民间的眼中脱节才解体的吗? 崇祯设置商务院,真的只是管边境的贸易吗? 当然不是,他真正的目的是将来商务院管理全国商业。 只是现在东南非常敏感,新政刚刚落下去,崇祯还不没有精力和东南去搞事情,东南那边的情况肯定是要放一放的。 刚好借着边境贸易这一事,把班子先搭起来,等时机成熟了,就把东南给吞进来,这何乐而不为呢? “那你们认为,这商务院的大臣,谁来担任比较合适?” 孙承宗突然道:“臣以为,让太仆寺的侯恂来担任这个职位比较好。” 崇祯看了一眼其他两个人,阎鸣泰显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搞事情,免得给自己惹麻烦,他道:“臣也以为侯恂这个人不错,他为人沉稳持重,又有边境的经验,而且他相人非常准。” 温体仁也跟着道:“臣也以为可行。” “好,既然你们三位都觉得侯恂可以,朕来找他谈谈。” 实际上,历史上的侯恂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看人,这家伙在明末慧眼发现了不少人才。 只是,这家伙是个东林党。 而温体仁眼中一闪即过的光,显然是另有想法了。 温体仁是没有放弃入阁的,他是很想做首辅的。 而他又不玩党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能中场
魔珠
焚尸五年,一出关就成了天师
网游之倒行逆施
极品赘婿奶爸
人在西游,开局谋取道德经
重生奸商嫡妃
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樱满集的无限综漫
大秦:夺笋呐,祖龙偷听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