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大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考成法一出来,吏部的权力也基本被拿走了一半了。 以前是吏部对所有官员进行考评,而现在是六科监督六部执行,内阁监督六科。 内阁的权力变得最大了。 内阁又是皇帝的顾问,事实上就是从上到下的压力,一层层释放下去。 从崇祯二年开始,考成法开始生效。 科考案和陈昭奇案基本已经结案,只剩下陆陆续续到京师的宗室们等着审问了。 因为宗室的数量实在太多,这恐怕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工作量也非常大。 总的来说,这一次杀人抄家,国库的收入还算可以,所有官员和陈昭奇这种富商加起来,差不多有八十万两。 良田也收了15万亩,按照老规矩,都是给户部来去以惠泽田的方式卖了的。 这一波是杀得京城所有官员基本上都心头一紧,又给加了俸禄,人心倒是振奋起来。 再加上考成法一推出,接下来的不少事应该都好办了。 崇祯二年一月二十五日到一月三十日,一共六天。 这六天,六部九卿、内阁、督察院、农务院的大佬们,只做了一件事:开会。 会议的主题:富国强兵。 崇祯在会议上公开说:大明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地步,变革是顺应大势所趋,是顺应天道。 变革就是为了富国强兵,这是崇祯提出来的,也是此后十年大明要奋斗的目标。 大家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了,哪天迷茫了,也可以自我调整。 这就是目标的意义。 什么是富国强兵? 就是国家有钱,充盈国库,百姓有钱,有饭吃,军队强大,能够保卫百姓,保卫国家。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会议的开篇,崇祯提出了大明接下来要富国强兵,但随后又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咱们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解决粮食问题,至少让全国老百姓都能有口饭吃,不会饿死。 第二个五年计划,咱们全面迈入商业社会。 而这一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落地。 为此,崇祯将陕西、河南、山东、山西这四个北方的大省单独点名出来,要求这四个省必须重点发展农业,必须全力推行即将出台的新税政。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将新的税政落实到农村的每一家每一户,礼部现在有大明日报,大明日报要扩编,必须在每一个省的州府,每一个州,每一个县,每一个乡建立一套完整的机构。不仅仅报纸上要有新的税政,还要经常性报道农田里的事。不仅如此,从府到乡,那些经常有人出入的地方,要印刷出来,印刷在墙上,就印刷‘全力推行新农政,让老百姓有饭吃。’” 大臣们一听,顿时一怔,心里同时道:卧槽!皇帝,你敢不敢再俗气一点! 这种俗气的白话文,被朝堂的君子们所不齿。 但是崇祯就喜欢。 为何? 你跟农民去讲文言文?非要装这个逼吗! 一切都是为了实用。 为什么“全力推行新农政,让百姓有饭吃”这句话非常简练? 前面一句就是明确告诉大家现在要做什么,后面一句就是明确指导大家咱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大家伙也就记下来。 这是第一个重点:理念的上传下达。 第二个重点强调了什么? “每一州府的通判到北京农务院学习农务知识,学完后,要组织人下到乡村里,手把手教农民新的技术,宋爱卿和徐爱卿关于农业方面的书籍全部都印刷出来。”,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每一个里都要设置农政指挥中心,这就是一场战争,这五年的农业攻坚战就是一场战争,朕希望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全力以赴对待它,它关乎着无数老百姓的死活。” “每一个里(一百一十户人家)设置完农政指挥中心后,每个月必须巡视农田,做详细汇报,不断总结,从总结中做改进,不断提升农业产量,这是重点考核指标。” “每一个季度,农政指挥中心的这个人必须去州府进行汇报,每半年,州府的通判必须入京进行一次通报。” 第二个重点就是有效的组织学习和核查,利用徐光启、宋应星提出来的新农学,来提高生产。 第三个重点是什么? “许多老百姓是不识字的,每一个里甲的里正(村长)必须安排时间出来,教老百姓识最基础的字,识字这件事,朝廷也要定期做检查,巡抚要定期下去访问。” 第三个重点显然是要提升农民的学习基础。 大臣们记得飞快,一边还有专门的人做记录。 皇帝说的非常多,语速不快不慢。 倒是让大臣们震惊皇帝的吏治能力居然这么强! 之前他们心里都还不服气,觉得这个小屁孩管的太多,什么也不懂,整天就知道杀杀杀,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皇帝的脑子转起来,一般人根本就跟不上。 他才十九岁啊,怎么做到的? 眼看着快要二月了,南方有些地方的气温已经开始回暖,回暖就意味着很快就会开始春耕。 这一套农政的组织架构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阀阅汉末
姜明珠周礼
全世界都在等我们离婚
重返十五岁
我真是大富豪
改变人生从造福家乡开始
我在遮天修永生
天下梁山
逃妃万万睡
竹马归来:蚀骨甜宠小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