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纸币才是未来(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陈子龙慷慨激昂道:“自然是要严控银钞的发放,银钞关乎商业根本,若是朝廷为了图省事,图钱,必然会造成银钞危机。” 他指的是朝廷从太祖皇帝开始,印刷银钞给官员们发俸禄一事。 这事比较坑爹。 朱元璋时代,一两的银钞,尚能兑换一两银子,但到了后来,一百两银钞才能兑换一两银子。 导致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当政者不做储备金,而且乱来,想怎么印怎么印。 次要原因是技术不成熟,民间有造假钞的,不过这一点影响微乎其微,毕竟造假这种事门槛肯定是有的,后果也很严重。 陈子龙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他毕竟是古人,受到时局的限制。 在崇祯这个穿越者看来,想要做银钞必须有这样几点条件。 一、朝廷要足够的白银储备量,这是增加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朝廷税收以银钞作为唯一缴纳物。 三、提高银钞的制作技术。 做到这三点,以后可以让整个大明朝都用银钞,也就是纸币。 至于用纸币,对现在的大明朝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太多了! 第一、现在的大明朝交税,大部分是交的粮食,用粮食作为税物。例如张三今年交粮食税10斤。县令派专门的衙差去乡下收这10斤粮食,那么问题就来了,张三交了10斤粮食,10斤粮食运到北京的国库里,是不是还有10斤呢? 显然没有10斤了,因为中途有折损,说不定只有7斤或者6斤了。 那么中途折损的这一部分由谁来承担呢?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当然是老百姓! 所以张三今年应该交10斤粮食,但实际上他要叫13斤,因为还有3斤的折损,是他来承担的。 如果把税收变成纸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你一张纸币,就算变旧了,10元还是10元。 第二、如果要推动工业革命,就必须先推起商业革命,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商业其实就是做买卖,做买卖就是要用带钱,现在是用白银,但白银很重啊,运起来不方便,而且不安全,最重要的是不可再生,这必然限制了商品的流动速度。 如果推行纸币,商品交易中的许多问题就解决了。 第三、如果有了纸币,崇祯的皇家银行,就可以通过印刷纸币,来调控宏观经济,从宏观层面来引导钱的去向,这个时候,才是商业世界的全面构建,才能充分的发挥工业革命的成果。 崇祯拿出了一本最近他写的东西,名字叫《货币经济学》,他递给陈子龙道:“你看看这个。” 陈子龙微微有些惊讶,结果来,简单地翻阅了一下,脸上就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这……” “你好好看看,看完之后,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后,我们会再见面的。” 说完,崇祯站起来便转身离去。 而陈子龙则很快就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住了,不停惊叹:“此人真乃天才!” 这其中对白银、银钞和商品、商业的阐述,简直刷新了陈子龙的三观。 里面说民间之所以不愿意用银钞,是因为银钞的贬值风险都在民间,如果朝廷将银钞定义为朝廷税收唯一货币,银钞的贬值风险则变成由民间和朝廷共同承担。,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如此一来,民间必然对银钞信心增加。 还说自隆庆(万历他爹)开关以来,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大明朝,大明朝实际上有充足的白银储备量,只要朝廷能将部分白银收回作为风险储备金,曾进一步增加银钞的安全性。 另外,还提到一个观点:由朝廷来开设皇家银行,皇家银行是唯一印刷银钞的衙门。皇家银行可以开通对民间的贷款,促进商业的发展。 陈子龙仿佛如获至宝,便废寝忘食开始看起来。 他本来就是江南人,江南一带是大明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家里做生意,对这些自然是非常感兴趣的。 见完陈子龙,崇祯有信心了,只要陈子龙是认可银钞的,就没有问题。 至于银钞接下来怎么玩,那就有太多办法了。 话说,这京师自新皇登基以来,一直风波不断。 老百姓们一直围观吃瓜,感觉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突然仿佛变成青菜萝卜一样。 就说今日,二十几个勋贵老爷,被推到菜市口,每人脖子上一刀,人头落地,滚烫的鲜血在地上冒热气。 成国公、镇远侯等一帮勋贵被杀,难免在勋贵圈里引发惊恐,搞得人心惶惶。 嘉定伯带着一群人去围攻杨所修的府邸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那崇祯接下来如此稳定勋贵们的心呢? 难道嘉定伯他们就不罚了? 罚!肯定要罚,这种事是必须严厉遏制的。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从陈子龙那里离开,崇祯转身就去了北镇抚司,锦衣卫的办公处。 嘉定伯他们就关在这里。 勋贵老爷们一见皇帝来,都哭着喊着跪地道:“臣等参见陛下!” 崇祯阴沉着个脸,坐下来,喝了口茶,道:“都起来!” 众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萌宝Q弹:暴君,来战
人间最是无情剑
开局十连召唤然后打爆诸天
篮坛紫锋
欢喜记
超神学院之长城一号
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当皇后是个技术活
我在末世有盆花
快穿之男神有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