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刷新全民认知(1/2)
过了元宵就是杨梅公开教学大棚种植的日子了。
周边几个村子都由他们的村长带领村子里的几位庄稼老把式作代表,来善水村学习了发芽苗菜和大棚种植的技术。
与此同时,锦州府报也刊发了杨梅所献方子的内容。
这样,其他州府也可以从锦州府报上学习借鉴,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实践。
正月二十,是善水学堂揭牌正式开课的大喜日子。
老祭酒、罗院长、县令王志远还有陈家的大老爷、二老爷以及马叔明的同窗好友们都来捧场支持了。
鞭炮声、欢笑声、赞许声此起彼伏,空前热闹。
村子里一下来了这么多有头有脸还有地位的大人物,来村子里拿货的行脚商们看得羡慕不已,夸赞善水村这是要彻底腾飞了。
村民们的脸上全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因为骄傲,他们高昂起了头颅,因为自豪,他们连走路都带风。
在全村村民的见证下,老祭酒和王大人一起为善水学堂完成了揭牌的仪式。
之后,老祭酒和王大人作为‘特邀嘉宾’相继发表了重要讲话。
雷鸣般的掌声如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
全都换上了新衣,像萝卜坑般排列整齐的善水新生代们全都挺直了脊背,不管听得懂还是听不懂,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台上的人讲话。
因为他们知道,老先生和王大人,都是顶顶厉害的大人物。
他们从现在开始好好读书,将来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杨梅安排了大妮和大宝分别给老祭酒和王志远各献了一束手工绢花后,这才以堂长的身份,开启了新生开学的第一堂课。
老祭酒、王志远、罗院长还有陈大老爷、陈二老爷、马叔明的同窗等人全都被邀请来旁听。
别开生面的教学理念,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专注教学三十载的罗院长惊奇不已。
他询问马叔明:“这什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你娘是从哪儿学来的?”
这真的是一个农妇该有的认知么?
罗院长忽然间觉得自己三十多年教书育人的事业是白干了。
从古至今,他们便被灌输了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理念。
家里但凡能供一个读书人,那就是家里的希望,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希望。
他们会勒紧裤腰带,把吃的穿的用的,一切好的东西都供给这个有可能出人头地的孩子。
至于下大地亦或者家务活,嗨,那怎么能让孩子那双拿笔杆子的金贵的手来干呢?
除了读书,他们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
所以,读书人有时候真的除了能咬文嚼字,之乎者也之外,在老百姓们的眼里,还有个代名词,那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事实证明,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有‘能读书’、‘读好书’的天赋。
有的人穷其一生,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连个秀才功名都没能考上。
家里为了供养一个读书人,过得穷困潦倒食不果腹,可到头来,付出的一切却与得到的回报完全不成比例。
后悔吗?
后悔呀!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时间也不可能倒流,让这个家庭重新做第二次选择了啊!
然而在善水学堂这里,读书并不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
杨梅她主张‘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发挥自己所长,找到适合自己走的人生路。
“如果你是棵读书的好苗子,那在第一年的启蒙教学完成后,将按照大昭颁布的考科举的制度来按部就班地学该学的内容。
如果你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却在农学上有天赋,那么,就着重栽培你专攻农学知识。
别以为学种田就只能当老农民,眼光不要这么短浅!
要知道,能种好田,如何提高收成,如何优化种苗这些都是农学稀缺人才,要是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将来大昭的下一个大司农就可能是你!
除此之外,女孩子也要好好读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一句被歪曲的名言。
至于是从哪儿开始被歪曲了真义,已经无从验证了。
但女孩子读书,除了能明理,能处事之外,还能增加女孩子本身的底气和见识。
将来嫁了人,能管家,能理账,能打理自己的嫁妆铺子,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可别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是农村泥腿子出身,这辈子就完完全全被身份定义了。
虽然有‘门当户对’这一说,可这不是女孩子放弃学习,放弃读书的理由和借口。
古往今来,不乏有‘麻雀变凤凰’的例子。
还有皇家选秀,也是从民间选拔优秀的女子充盈后宫。
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知书达理’的标准都达不到,那怎么奢望好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真龙天帝
不灭霸体诀
重生:开局让你弥补遗憾,你却霸占校花陆一鸣苏蓉蓉
港综之驱魔警探
神医傻妃
大唐铁肩王狄光嗣
净网
医妃缠上榻:鬼王,别硬来!
朱门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