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绕不过去的坎】(2/3)
连老北洋的政府高官都纳闷,难道政府真的如此不堪?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无法做到?
一开始,财政部的经济专家,还有官员,比如陆定等人,都是见识过日本大规模发放债券的情况的。也有一定的经验。认为银行公会的此举,多半是存着要挟的意味,比实际意义更加多一些。从而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大的利益。
商人嘛!
用的手段都差不多,万变不离其宗。
可王学谦一句话,就让刘思源的这个想法,就听得,王学谦沉吟了良久,才开口道:“恕我直言,恐怕银行团近期没办法认购政府国债。不过,刘兄可以找找其他的门路。”
刘思源追问道:“还请子高为为兄解惑?”
“打从民国建国之后,借款维持政府运转都已经是常态了,曹大总统新上任,但支持者颇多,筹借三百万,应该不成问题。这个燃眉之急也就解开了。”王学谦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说话极不负责任。
曹锟的支持者,都指着曹锟上台猛的捞一把。
这时候。谁还会拿出大笔钱来,给曹锟造势?该做的,在直皖战争时期,在竞选的准备期,都已经做完了。这时候已经是收获的时候了,再投入,很多支持者机会担心血本无归了。
再说,北方的商会,能够支持政府的也就那么一两家。
晋商倒是有这个实力,但是晋商一直收到外来资本的冲击。这些年已经大不如前。
王学谦没管刘思源的表情,继续说:“其实吾国国民还是对政府有些信心的,如果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发行债券的话,各地认购一定踊跃……”
狗屁!
刘思源差点气的将桌子掀掉,行政力量要是可行的话,还用发现债券?直接收税不是更加妥当?
问题是,曹锟的政府控制力所到之处,都是穷的快卖孩子过日子的地方。政府高官也不敢提增税的建议。万一引发了民乱,最后屎盆子可就要扣在脑袋上了。
当然王学谦还给刘思源指出了一条明道:“是否可以效仿袁大总统和前总理段公……”
“不可!”
没等王学谦说完,刘思源就立刻反对,倒不是向外国银行借款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眼下的北洋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底牌,向外国银行借来足够的资金了。
就算是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段祺瑞的对日借款,都是在出卖了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才获得了大额的借款。当然付出的代价大的惊人,袁世凯向五国银行借款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里的钱。还不到800万英镑。洋人在每一个缓解挣钱,白银兑换、利息收入,甚至还有关税、盐税……民国的盐税和关税抵押,在五国银行中竟然每年只有500万的税收?
可实际上呢?
两亿是一个非常低的数额了,甚至三亿,乃至三亿五千万都不是一个太离奇的数字。
实际上,袁世凯用几十年的关税和盐税作为抵达,可是抵押物所产出的利益,一年就抵得上了。作为一国财长,这种憋屈的文件还是不好签署的为好。
如今的政局不同于辛亥年,当初‘国党’还是信心满满的进军议会,想要和北方势力一决高下的。就算袁世凯给了‘国党’700万的‘封口费’,可结果呢?最后‘国党’的不少要员,还是在报纸上撰文,骂袁世凯卖国?
平心而论,袁世凯卖国了吗?
当然是买了。
可问题是,‘国党’也是既得利益者,拿钱不办事就不说了,还造反?
在袁世凯的眼中,简直就成了养不熟的白眼狼。
袁世凯的地位,那里是刘思源能够企及的,他老人家卖国,虽然名声差一点,但谁敢明着和他过不去?可刘思源呢?他不过是曹锟身边幕僚出身,真要是名声臭了,碍于舆论压力,曹锟说不定就把他拿下了。和外国银行签订借款协议,哪里是刘思源敢碰的?
当然,对外国银行抵触情绪很深的曹锟,也不会答应。
段祺瑞就更不要说了,当时民国政府和日本银行团的借款,除了出让了东三省的部分利益之外,大部分都是以借款换取武器的形势进入民国。段祺瑞为此让北洋多了二十多万的大军。
曹锟一要名声,二不缺武器弹药,至少现在不缺,更不愿意和洋人打交道了。
谁都知道,洋人的钱不好拿。
曹锟又不是真傻。
刘思源是真的急眼了,王学谦东拉西扯的样子,要么是故意晾着他,要么是心中动摇。作为财长,发行国债这么大的生意,他不相信王学谦不会动心?唯独可能让王学谦举棋不定的就是风险。
他也听说了王学谦在银行俱乐部说的那段话,对于风险的控制,刘思源也没办法。
民国不是他当家,说实在的,打从袁世凯之后的政府之中,内阁的权利越来越被削弱,总长虽然好听,但是能够做多大的主,他也吃不准。情急之下,刘思源把他在银行公会探听到消息都吐露了出来:“子高,你就别骗我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渡了999次天劫
为什么逼我缔造娱乐帝国
恐怖视角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时安夏岑鸢
荒域帝仙录
次元远征军
死神之最强
穿成天生万人迷怎么办
我师傅才是幕后大佬
盗墓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