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15章 【胡适的大秘密】(1/3)

回到慈宁寺住处,胡适并不是不想换一个住处,西湖边上的慈宁寺,虽说得天独厚,风景怡人,而且水路通畅,时常会有船停泊在附近招揽游客。(ianuaang 棉花糖).访问:. 。可来慈宁寺住禅房的客人,大部分都是被西湖两大胜景吸引而来的,拥有南屏晚钟和雷峰夕照等美景,可这些美好的东西到民国,都似乎停留在了古籍书画之上,现实残酷的很,简直就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胡适眼巴巴的住到慈宁寺,虽说有历代文人的传纪吸引,但更重要的是,他心头藏着一个秘密,他并不想让人打扰。住在寺院里,清静是和客栈旅馆无法比拟的。

要不是为了守住这个秘密,就他好热闹的‘性’格,也不会在慈宁寺一住就是半个月。

再说了,他也不想隐居,这美丽河山,他想要去的地方多着呢。

找周教授没发现人,顿时让他有点小沮丧。本想要解释清楚,他并不知道周教授的家务事,只是在茶馆里道听途说的听了那么一截,还是添油加醋的闲话,很不幸的是,▼79,m.这个闲话正是周树人教授家的家务事。可惜他听到了故事的情节,却遗漏了主人的身份。

胡适的心里也很纳闷,他似乎总会遗漏那么一点重要的东西,而这点重要的东西会很要命。

燕京的教授圈,其实并不大,一共八所国立的大学。

这还是蔡元培多方奔走呼吁的结果,可就是这么八所大学,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也不过一千多人。你们没有听错,八所大学加起来就一千多人。很多大学一年招生数量都是在二百多学生而已。

所以,五四运动单靠大学里的学生的游行是掀不起‘浪’‘花’来的,人太少,游行的队伍稀稀拉拉,而燕京的百姓被政fu祸害惨了。深知在街头,尤其是有巡警的时候,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该做的事不要做,不该凑的热闹不要凑……

可是加上燕京的中学的人数,这个游行队伍就有点客观了。

加上燕京的百姓是民国一等一的喜欢看热闹,当初菜市口不过是偏僻的角落,因为有杀人看,‘弄’得清朝政fu实在没办法,来的人太多。不仅把路给堵了,丢孩子的,流氓当街耍无赖的……搞得当时的刑部和顺天府非常不耐烦,最后只能申请将刑场搬到了在宛平的芳草甸。

有道是法不责众,街上的游行队伍人多了,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

直到最后发生当时财政总长‘交’通系主流砥柱的曹汝霖的宅子被纵火焚烧。

时过境迁,这些年轻人也长大了几岁,可是情绪似乎比两三年前更加‘激’动了。而新加入的年轻人。也是蠢蠢‘欲’动,觉得身为国家主人,应该发出一点声音。

而在这些年轻人之中,最信服的长者真没有几个。如果要排名的话,周树人教授肯定是前三的,胡适有信心也在三甲之内分一杯羹,两人的地位。影响力几乎是不分伯仲的。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周树人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将燕京的教授圈子得罪一大半。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性’格上。

绝对不会妥协,生气就是生气,就要骂人!

庙里的知客僧人面对胡适的表情不冷不热,显然对两人在庙里‘混’吃‘混’喝的行径大为不满,虽说胡适他们是给了香火钱的,但知客僧的眼光多贼啊!一眼就看出,两人都是有钱人,肯定不是像两人说的那样,都是穷教书的。[棉花糖网ianhuatang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网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或许那个姓周的可能是家资不丰,但胡适绝对不是一个穷教书的那么简单。

民国时期的教授和中学教师,是两道分水岭。

胡适一年的收入,至少超过5000大洋。无论如何也和穷酸没有多大关系,反而在民国,大部分的地主老财的一年收入也比不过胡适的收入。倘若知客僧知晓了胡适的经济状况,定然要拂袖而去,在佛主面前告上一状,肯定不会再和胡适说上一句话。

“胡施主,周施主并没有归来!”

“有没有带话回来?”

知客僧不耐烦的看着胡适,最后还是在心头念了一遍清心咒,挥挥手道:“没有。小僧还有事,告饶了!”

说完,知客僧像是躲瘟疫似的走开了。

胡适还在纠结得罪周树人的事,得罪人和得罪人不一样,关键要看得罪的是谁?

周树人在文人圈子的风评不佳,当然这就是他的‘性’格,改不了,这辈子都改不了。最让这个圈子的人头痛的是,这位的气‘性’太大,往往一时的敌人,会当成一辈子的敌人。而胡适恰恰是个不愿意多事的人,他的这种懒散,表现在政治就是模棱两可的中间派,只求自己舒坦而已。

得罪了周树人,让他顿时有种芒刺在背的惊悸,那不成这安生日子要过不下去了不成?

胡适深知,文人之间的争斗,很多时候比街头的‘混’‘混’都要不看,无所不用其极。互相攻坚,扒祖宗说事的情况也不是没有,真要是到那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妃宫辞之绝世魅皇 傲娇王爷宠上天筱雅 重生后我成为三界扛把子 隐世五万年的我被后代请出世 大地产商 阴沟里的船 开局合欢宗,被师姐拿捏命脉 京城第一金剪 重生八零:医世学霸女神 超幻想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