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百零九章 最黑暗的一天之冬至祭孔(2/2)

他立刻发现了自己在施政过程当中的一点重大疏漏。新政,推行万历优免则例,实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执行火耗归公政策,推广商税。这无疑是将那些有着秀才、举人和各种朝廷功名的既得利益者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让这些多少年来把持着受教育权力和笔杆子的家伙们有一点受不了,便在那里狺狺狂吠。

李华宝的将这些人杀光,固然是一句气话。但是,他后面的那句,“杀光之后把咱们的学生弄来。”却是提醒了李守汉。为什么不在江南各地推行义务教育呢?让大家都读书识字,这样一来,认识字的人多了,读书人的重要性、地位的特殊性也就不再那么突出了。社会上文盲多的时候,一个拿着买来的克莱登大学文凭的家伙居然都能成为大师,都能到北大当教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推广白话文。遍地都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样的人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不能再招摇撞骗,所以,自然而然的要怀念那个美好的时代,那个可以让他们肆意妄为,到处胡说官队伍里的钱谦益等人,望着不远处武官勋贵行列中的李守汉,恨得眼睛里几乎冒出火来。如果不是他给马士英在背后撑腰打气,光时亨等人怎么会因为一时失足而被明正典刑,在十字街口挨了一刀?!自古以来,士可杀不可辱。他这样的举动无异于往读书士子脸上抹屎。

“哼!早晚有一天让你这无知莽夫知道咱们读书人的厉害!”

李守汉却不知道背后那一道道火辣辣几乎能够烧死他的目光。他却只管用好奇而又悠闲的眼睛望着眼前的冬至祭孔仪式。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所以在我国民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新河县志》载:“长至日拜圣寿,外乡塾弟子各拜业师,谓‘拜冬余’。”“拜圣寿”,“圣”指圣人孔子,就是给孔圣人拜寿。因为“冬至”曾是“年”,过了冬至日就长一岁,为之“增寿”,所以需要拜贺,举行祭孔典礼。《南宫县志》则说:“冬至节,释菜先师,如八月二十七日礼。奠献毕,弟子拜先生,窗友交拜。”

“释菜先师”就是一种祭孔的形式,是指以芹藻之属礼先师孔子。古时始入学,行“释菜”礼。春秋二次祭孔则用“释奠”礼。“释菜”礼比“释奠”礼轻。为什么冬至祭孔较“春秋二祭”礼轻呢?因冬至祭孔是沿用的年礼,过年是要放学、开学学生入学,祭圣人只是例行公事,不是专门举行的典礼仪式。《定兴县志》记载:“冬至,释菜先师孔子,师率弟子行礼,弟子拜师,窗友互拜,谓之‘拜冬’。教授于家者以次日宴饮弟子,答其终岁之仪,多食馄饨。”《武安县志》也有祭孔拜师的记载:“冬至节,释菜先师,学校儿童醵金祭礼,午聚餐校内。”师生互相宴请,如《怀安县志》所载:“冬至前一日,馆徒为师具馔,宴衎尽欢。次日,衣冠拜师,师亦命酒。”有的地方学生家长也与子弟一起参加拜师和宴会活动。“冬至节,民国前,学校师生拜先师孔子,名曰‘拜圣’。学生父兄以率子弟拜谢塾师,宴会一日。”(《威县志》)“教员与学生父兄会饮。”(《广宗县志》)冬至日又是对教师定聘约和解雇的日子。《静海县志》记载:“冬至日,塾师非次年有成约者即敬。”(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弃女重生之魔后太嚣张 岳风柳萱 一群人的武林 重生商纣王 奥特曼之正经人才变成光 情与血 阙界 月颜倾城 洪荒之帝皇证道 超脑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