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一章 借兵平贼,可裂土封王(2/3)

涂炭。摄政王引明的传承在台湾啊!南明朝廷给已经成了大清平西王的吴三桂发粮饷,重庆政府给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将领们发军饷。如此惊人的相似啊!)

这就是为什么弘光朝廷一味裹足不前,株守江南。就是都想着“借虏平寇”、“联虏平寇”,担心北上收复山东、畿南等地会刺激清军,授以南下口实。(是不是很像国民政府在长城抗战之后的作为?出兵与日军合作,剿灭吉鸿昌、方振武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签订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一系列条约。当汉奸者有功,侈言抗日者杀无赦。连出版物里都不敢写明日本帝国主义,而是用某某帝国主义来代替。)所以他们才步步坐视山东、河南等地沦陷,甚至将之视为“胡土”,就是怕出兵北上触怒满清。

这点上,一贯正确的东林党和阉党没有什么区别,史可法与马士英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借虏平寇”、“联虏平寇”方针的最坚决支持者。区别在于,史可法因为有个三朝元老的好弟弟,最后成为忠义千秋的人物。刘宗周也是因为有一群好学生,自然是春秋笔法带过不提。马士英却是因为抗清到底,成为正人君子笔下被遗臭万年的奸佞。

“那,献廷,你且为我筹划一番?”

“以我看来,此时,摄政王兵马既然已经是倾巢而来,便是志在必得之势。所欠缺的,不过是一个名义罢了。我就为你起草一份给摄政王的书信,邀请他进关同我们一道进剿李自成。事成之后,当以金帛重酬酬之!”

“也好!便请大笔一挥吧!”

方光琛笔下颇为来得,称得上磨盾竹檄,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当即便起草了一封给多尔衮的书信,邀请他与关宁军一起剿灭李自成,收复北京。

“谨致大清国摄政王戏下:

三桂初蒙先帝拔擢,以蚊员之身,荷宁远总兵之任。王之威望,三桂素有深慕,但春秋之义,交不越境,所以未敢通各于王,人臣之谊,谅王必能知之。

今我以宁远偏孤,令三桂弃宁远而镇山海,思欲坚守东隆而恐固京师。不意说寇逆天犯阙、以彼狗偷乌合之众,何能成事?但京师人心不固,奸党开门纳降,致先帝不幸,宗庙灰烬。

今贼首称尊号,掳掠妇女财帛,罪恶已极,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不待数日,诚赤眉、绿林、黄巢、禄山之流,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可立而待也。我国积德累仁,讴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晋文公、汉光武之中兴者,容或有之。且留都部院有司之善备,梁公父子兵马之精锐,存亡续绝,扫清宇内,呼吸之间也!远近已起义兵,羽檄交驰,或往山左,或至江南,荷戈载粮景从者如流。

三桂蒙受厚恩,怜民罹大难,拒守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

我国与大清通好二百余年,今我无故而遭国难,大清理应助之。

除暴剪恶乃大顺,拯危扶赖乃大义,出民水火乃大仁,兴灭继绝乃大名,取威定霸乃大功,况流寇敛聚金帛子女不可胜数,义兵一至,皆为王军所有,此又是大利。

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机,诚难再得之时,念之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与三桂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吾朝酬报大清相助,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大明国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顿首。”

仔细的看过了这封借八旗兵入关剿贼,恢复北京的书信,吴三桂又一次的犯了犹豫不决的老毛病。

原因嘛,却也是很简单。

“献廷,我担心,咱们之前同大清兵马打仗打得太狠了,将士们,尤其是来自登莱地区的那些屯田兵们,一时转不过弯来。影响军心士气是小,如果再因此发生哗变,流贼便在山海关西面,又有北翼城在手。到那时,笑话可就闹大了!”

但是,吴三桂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难题,却被祖泽润很轻松的便解决了!

祖泽润到了山海关的消息,很快便在关宁军之中以爆炸的速度传播开来。那些军将们许多与他有旧,或者是与祖家有交情、有亲戚。便是没有交情的,也免不得要通过他来了解一下在清国的亲戚朋友近况。一时间,吴三桂为祖泽润安排的住处门庭若市。

祖泽润趁机将多尔衮的仁厚之处向这些有大量土地佃户在辽西走廊各地的关宁军官将们一一说明。

得知自家的田庄和佃户,还有各处的房屋、祖坟都得到了多尔衮饬令不得动一草一木,这些官将们顿时是对多尔衮的好感上升了几万点。特别是祖泽润说起,便是大军吃高粱米饭团子,王爷也不许兵丁们骚扰大家的庄子时,多尔衮的形象顿时高大到了极点。

我们前面讲过,吴三桂部下兵马主要是三大部分,他的宁远嫡系,山海军各部吞并来的杂牌,另外就是屯田兵。他所担心的就是屯田兵将士们因为不肯同辽贼合作和鼓噪哗变。如今,宁远嫡系和山海军都对多尔衮的好感大大增加,他便也不惧怕屯田兵的哗变了。

当即便下令,狼骑队齐出,控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地球主神 机械狂潮 魔茔 圣皇 好大一锅粥! 兵器娘召唤系统 念念不让 重生校园之商女催眠师 截教大巫 放纵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