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厉兵秣马(3/3)
粤军辖区内,北起登州、莱州,济南,经上海商贸区以及周边的松江府、杭州府等地。南下至广州等处,山西商人和江南商人共计开设了经营汇兑业务,吸收存款并且对外放款发行银票钱票等科目大大小小的钱庄、当铺、茶票庄、丝票庄、布票庄等买卖共计一百六十余家。
“他们主要吸收存款,异地汇兑。通过这些来谋取利润。但是最大的利润来源还是通过发行钱票和银票获得。发出的银票,由钱庄和票号承诺保付之后,他们便可以大肆采购各种货物运输贩卖牟取暴利。有许多买卖家更是一边收了买主的定金,一边用银票支付货款,两边来谋取利益。”
“除了这些。他们发行的钱票、银票,已经有不少超出了他们本身的可支付能力。商情司的兄弟们说,至少有两成以上的商家只有不到十万银元的本钱,却发了二十多万的票子出去。这也就是仗着都开在市面繁荣情况良好的登州、济南、莱州、上海、松江、杭州、广州这些地方,他们可以闪展腾挪左右应付而不至于出现什么纰漏,若是在天津,京师等处,只怕早就原型毕‘露’了!这就,这群鸟人还在那里说什么,十个坛子的钱票,为的便是方便人们携带着方便,商贸往来采买物品时不必挑着大把大把的铜钱行走。属下们觉得,应该还是沿着主公的这条路子走下去。既方便商业往来,也是要保护升斗小民的利益。”
“你说,该如何保护?”
“普通百姓军民人等,依旧是用银元、通宝,不论是发放军饷、工钱,还是日常用度,都是如此。至于说官银号所发行的银票,属下们打算以伍佰元面额为起点。凡是商业往来,五百元以上的贸易才好使用这些票子。而且,这些票子各地钱庄、票号、当铺有义务收兑。其实,他们也是乐于收入这些票子,试问天下还有哪家比咱们的本钱厚?他们领了这些票子,也是无形之下增加了资本。”
这无形之中是给官银号在各地增加了数十家联号,让这些人替官银号维持信誉,制造声望,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且属下们也是有了定规,虽然不收什么汇水,但是,凡是使用银票之人,必须在官银号内存储足够的银元或是等值的金元才可以。这就避免了滥发钱票,重蹈当年大明宝钞的覆辙。有了这个规矩,想来在江南各地会迅速得到认可。”
用桑皮纸制成的大明宝钞,因为大明国朝建立之初,严重缺铜,所以才设立了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票面上端为“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汉字。初行宝钞时,一石米值钞一贯。同时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但是宝钞很快便开始贬值。洪武年间,在江西、福建一带便是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永乐年间更是一石米到了宝钞几十贯、一百贯的地步。到了正德年间,干脆就废止了。
宝钞是因为没有准备金,完全是靠着政fu的威权进行推广,而官银号的银票则是类似于现金支票,只有你有足额现金时才会开出。所以,刘俊林才有不会蹈宝钞覆辙的话。
“自从洪武年间发行宝钞以来,历代大明天子对于宝钞大都是只管发行不管回收。即便是回收也是要加收一次成本费用。在只准民间使用宝钞‘交’易的同时,收税什么的依然只认白银铜钱跟各种实物。同时在江陵相国出来整顿之前,我大明一年财政收入不过一百万贯(两)左右,而宝钞发行量保守估计都在一百亿贯以上,这无形之中便是大肆掠夺民间财富,试问宝钞如何能够长久?”
李守汉坐在廊柱下向着刘俊林侃侃而谈,为他指点着发行钞票可能会出现的弊端。一边说着宝钞的问题,他脑子里却也是在飞速旋转,“要不要说说扛着一麻袋的钱出‘门’去买一包烟的经典段落?或是说说南京上海市民富裕的用万元大钞来做糊墙纸的豪阔手段?”
“除了不能滥发纸钞之外,便是要做好防伪手段,各种纸张、暗号、编码、密记之类的务必要多考虑几处。这些年咱们的通宝和银元之所以能够畅行南北各地,为商民百姓所乐于接受,便是因为咱们发行的银元和通宝的成‘色’、做工实在是太‘精’细了,技术含量实在太高,伪造起来成本太大,所以根本无法造假。”
而且制作仿制银元和通宝,成本太高不说,也是为他人做嫁衣。但是,制造假银票就不一样了。这其中的利润可是惊人的!
“属下省得。”刘俊林点头称是。
本章已完成!
他的小祖宗不好哄
三鲜简报
苍南火虎
肝出个大器晚成!
你已经爱上我了
一世龙皇
五零渔家纪事
未生
豪门通灵萌妻
宛若桃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