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耍流氓谁不会?!(1/3)
自从土木之变后,文官集团就将大明原本由文官、武将、勋贵三股力量所组成的稳定权力结构破坏的干净利落。qiushu [天火大道小说]。. 更新好快。在土木堡损失惨重的武将和勋贵集团彻底的被打压下去,文官一家独大。便是七品的文官也敢堂而皇之的接受二品总兵的跪拜之礼,更有七品文官斩杀总兵的事情发生。
到了后期,更是出现了奇怪的令人发指的现象,顾宪成在职时不过是个郎中,回乡之后办了书院成为东林的开山祖师爷岛能够左右朝局了。虽然中间有出现过万历、魏忠贤这样的人物,能够勉强扳回一局半局,将大比分落后的局面稍稍改观一下,但是一个人如何跟一群人对耗?过不了多久,就又是众正盈朝的局面了!
很不幸的是,如今在文官们眼里,特别是正人君子成群结队的东林党当中,胆敢向朝廷索要七千万元巨额军饷的李守汉,恰恰好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武人出身的带兵将领,又是眼下炙手可热的朝廷勋贵,爵位那是自从靖难之役之后从未有过的国公衔。最可恨的是,此人的所作所为,摒弃了圣人之道而不用,却与魏阉魏忠贤等人如出一辙,各种与民争利的行为手段层出不穷。每次入京,都与太监们打得火热。但有太监往他治下传旨、办事,无不是予以厚赠。几时见他给过科甲正途出身的读书人一文钱一粒米了?!
打击政敌为第一要务,打不了你也要给你添点恶心。这是文官清流们故老相传的传统招数。哪怕为了打击政敌而致国家民族于不顾,也要将政敌打压下去!反正不管是谁当皇帝,国号换成了什么,他们都还继续是读书做官之人。
李守汉这个姓李的,和同样被封过宁远伯的李成梁。以及另外一个姓李的肃毅伯,都是文官清流们眼中钉‘肉’中刺。
这三位姓李的爵爷,在清流们眼中都是属于‘乱’臣贼子一级的人物。具有同样的属‘性’:以军功起家。拥兵自重,虽然不在朝廷中枢。但是对政局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
为了拔掉前任宁远伯李成梁这个尾大不掉即将变成藩镇的钉子,文官们祭起了要求废除军户制度的大旗。
当年李成梁在大城市铁岭,过得也算是颇为优哉游哉。可是文官跑到辽东见识过李成梁幸福生活后,弹劾他的奏章便如同雪片一般,颇有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意思。
之所以废李成梁就要废军户制,是因为军户制完全是武人说了算,管理上文官‘插’不上嘴。军田都是武官管理,文官不但无法收税。连军田归谁都‘插’不上话。
武官一个个都会收录大批的家丁、义子,这都是军中最能打的哥们,然后像分封贵族骑士一样,把好田都分给这批人。这批人回头也会各自收自己麾下能打的家丁、义子,把自己名下的军田分给他们。一层层分封下来,那些最没‘尿’‘性’的主儿只能在军户制体系的最底层,如同农奴一般种粮食上供给那些能打的。
这套制度不但选出了能征惯战的勇士,更自给自足,不用朝廷贴钱管饭。各级家丁义子们再依托朝鲜山东作点小买卖,日子过的滋润无比。据弹劾的文官奏章上的说法,李成梁府上奢华的堪比皇族。
而募兵制,则是把军田一律改为民田。不但文官可以‘抽’税,把田分给谁来耕种,也全是文官说了算。原来耕种军田的军户一律改为民户,免除从军的义务。然后文官再依靠收上来的税负从中募兵,参军就不用种地了,文官管饭。这样原来军户制下军政一把抓的武官就成了文官的小跟班了,不但不能参与政务,连自己能否吃上饭,都要看文官的脸‘色’。这就彻底的消除了朝廷藩镇尾大不掉的风险。
而且按照文官们的算法。辽东还是原来那片土地,还是原来那批人。既然原来在那些土鳖武官的管理下就可以让这批人耕种这片土地可以管饱,还能供养出一支能打的强军。如今换成熟读圣贤书英明神武霸气侧漏的文官来管理,结果只会更辉煌灿烂。万历、天启、崇祯三代帝王也都相信了文官们的这个判断,这才开始了前后长达几十年的作死改制之旅。遗憾的是,历史证明他们算错了账了......
到了关宁军时代呢?每年光是给这些大兵吃喝拉撒,什么都不干,一年就六百万两。袁崇焕任上用各种手段减免,计划减到每年四百宗皇帝曾经在另一个平日里喜欢指责别人,事情到了自己头上却是原形毕‘露’的大臣何桂清的奏折上亲笔批示:“平时侈谈彼短,一旦决裂,不知认罪,犹以书生自居。可叹可恨,殊有愧书生二字。”
顺带说一句。这个何桂清托高阳先生的巨著《胡雪岩》的福,知名度也是在晚清督抚当中比较高的。
对待李守汉。文官清流们也是打算如此这般一番。管他什么西面的李自成东面的多尔衮!先把这个不重读书人,不守圣人之道的家伙干掉才是第一要务!大不了等李自成登基之后咱们重新伺候新君便是!
你李守汉不是要求为了筹集军饷要把几个海关的管理权暂时‘交’给你吗?!好吧!朝廷很大方的一次‘性’给了你七千万银元的崇祯宝钞,这可是十足的南中银元哦!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魂道晶修
悠闲人生
臣等不良人参见大帅
玩美房东
元古妖尊
缘来是真
罪迹:破谎者
恰我少年时
穿成七零女配,和女主换亲后躺赢
忽然继承了三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