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雨水?泪水?血水?(续)
“还好!还好!”
听完了侯方域讲述了在媚香楼外发生的这一起小小的摩擦事件,洪承畴不由得暗自叫道:“好险!妈祖娘娘保佑!”虽然是下雨天,但是,他仍旧能够感觉到冷汗悄悄的浸湿了内衣。
派兵,特别是派出镶白旗满洲的白甲兵去媚香楼保护,这是他向多铎做出的建议。为得就是保护好里面的女人,防止被乱兵和趁着城头变幻大王旗,治安空白期间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们去骚扰。
背后自然有更深刻的目的。
从清军进了山海关,进了北京城,摄政王多尔衮便很明确,清军的大敌、劲敌。不过是二李一张。二李之一,便是割据一方,虽然不曾有割据自立的形式,但是却有割据自主的事实的李守汉。而另外一李,则是大顺朝永昌皇帝李自成。也就是李闯王。一张,自不待言,就是与李自成并称闯献的另外一个“流寇”头子,眼下在四川,在西南地区自立为帝,称为大西朝大顺皇帝的张献忠。除了这二李一张之外,别的军队,都不在大清兵马的眼里!
这三家兵马的实力与战斗力,清军都多少的领教过,或是直接,或是间接。
“南军最难对付!兵马能耐苦战,坚韧刻苦不逊我程、洪承畴、鲍承先等文官们翻阅着历年来的钱粮簿子,京城各处粮仓的进出账目满脸愁容的向他禀报,“自从成祖爷定都北京以来,京城便是粮食输入地区,城中百十万军民官吏百姓,要仰仗运河漕运的粮食才能过下去。”
不但北京城的粮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要仰仗运河漕运从南方将粮食运来,便是九边军镇,也要靠南方的粮食才能生存下去。这一点,曾经从辽东军镇大量走私盗卖军粮之中获得了大批粮米的清军高层们都清楚,但是,没有想到情况如此严重。
“如今,我大清数十万兵马,旗丁百姓包衣奴才从龙入关,又是增加了粮草消耗。何况,各处用兵,数十万大军四处征战,断不能令粮饷有一日断绝之虞。”洪承畴很是了解那些刚刚投降过来的明军是什么德行,没有银子粮食,他们只怕掉转过枪口就会来对付大清。
“奴才查阅过历年的账册,从万历年间起,南方的漕米便有缺口,每年二三成不等,天启年间好一些,基本持平。到了崇祯初年间,缺口便骤然增加。京师和九边粮价便因此而暴涨。但是,到了崇祯九年开始,京师和九边地区的粮草供应便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粮草供应也能够满足需要。”
“这是因为什么?”多尔衮有些诧异了。要说天启年间漕粮缺口不大,他还能理解,那是因为万恶的魏忠贤魏公公大权在握,压制着朝中正人君子们不敢抬头。在他的暴**威之下,各处钱粮不敢拖欠,所以,粮食价格也在人们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但是,到了崇祯年间,为何前面暴涨,后面却又变得平稳了?
“主子,很简单一个事。您看看这个。”范文程看了洪承畴一样,从随身携带的护书里取出一份抄件。“这是当年的梁国公李守汉给明国皇帝崇祯上的一份题本,提议可以将南中粮米海运至天津。崇祯皇帝批复了不说,并且,在天津设立了提督南漕海运太监来专门管理此事。大批的南中粮米海运到天津卫,然后经过卫河、子牙河,运河等河流,转运到京。故而,各处粮米便再难暴涨暴跌了。”
原来如此!想起了在山海关、在通州,在京城各处看到的堆积如山的南方来的粮米,多尔衮心中恍然大悟。“看来,同这些南蛮子,作战是打不赢的,就算是勉强赢了一阵,他们回去再整顿兵马再来杀伐,以他们钱粮之广有,器械制造之简便,便是再拉起数十万人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为了粮米物资,也不能和他们打,这个仗,他们消耗得起,我大清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谦益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谦益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柳如是如愿成了继室夫人,钱谦益吩咐家人一律叫“夫人”,不得称为“姨太”,而自己敬称柳如是“河东君”。
“那,令师家宅之中如此困扰,不知道他还做了什么没有?”试图从钱谦益的入室弟子口中,洪承畴打探到钱谦益的动态。
“大人,我老师,除了打点了若干精致礼物准备大兵入城时献给扬威大将军之外,更是连日挥毫不止。写信往各地去,劝江南士绅归附我大清。”
“我老师前日写信给他好友,前中书舍人王介福,谓之曰:娄东汝故土,当疾驰归,以户籍献,大官可得矣。”
“更往江南各处好友、同年、同僚等处手书,称我大清兵为三代之师,谆谆劝邑中归顺。”
“好!请转告牧斋公,大将军处,本官定然为牧斋公求一美官。”
天边的乌云越来越厚,洪承畴与侯方域各自拱手话别。
临行时,侯方域告诉自己的前书童:“如今你在大人身边,务必要好生尽心服侍大人!”
本章已完成!
攻心受身
豪门弃妇的春天
平凡女灵医师
全民御灵,我的灵宠是女僵尸叶凌
美女的贴身侍卫
清风一梦
北宋:我成了赵佶
寂灭轮回道
梦恋之姻缘
我一废品血脉,得塔就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