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没有严阁老(4/6)
之后,商家则不断询问他们手里是否还能弄到私盐,也因此才有了南京方面和总理盐政鄢懋卿的接触,直接贩卖四大盐场余盐盈利。
这样的生意,普通人当然做不了,以前能做余盐生意的要么就是大盐商,愿意花大把银子多方打点,不过他们能拿到的盐引毕竟有限,更多的还是直接通过私盐进行贩卖。
毕竟,买盐引的银子是要交京城的,私下里贩卖私盐根本就不用上账,银子过手就可以分掉。
至于说这么多盐有没有市场,这只能说官府就有这么操蛋。
大明朝建立之初进行天下人口普查,朱元章亲自主抓此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赋役黄册》,以户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丁口、土地、房产和户级。
此次行动,有天子监督,又派出大量的监察御史参与和监督了此次普查,因此数据真实性很高,当时普查人口为接近六千万。
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
按规定,黄册十年一造,每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中央户部及省、府、县户房存档。
不过就魏广德所能查到的资料,明朝貌似人口最多的是在永乐元年,黄册记载人口达到一千一百万户,六千六百余万口。
天下承平百年,十年前最新的黄册显然,大明朝人口为六千三百余万,较永乐时期居然少了三百万人。
因为大明人口百余年来变化不大,自然各大盐场产盐也有定数,通过控制盐引稳定盐价。
魏广德当初还在崩山堡的时候就知道,老家那边就有隐户,他们无产无业不记录在黄册之上,这样的现象自然不会只在自家才有,全国各省皆然。
没人知道这时候的大明朝到底有多少人口,但是官方黄册上始终就是六千余万人。
在魏广德不知道的后世,满清入关夺取天下之时,接收明朝户部管理的黄册,居然有人从这堆大明最重要的文档中发现了崇祯二十四年赋役黄册。
至于崇祯年间黄册上的人户姓名居然和洪武年间的一模一样,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隐藏的人口,自然也有巨大的食盐需求,这就是私盐盛销的原因,官盐根本不够卖。
至于大明一年只有一百多万两银子的盐税,自然也没人有意见,盐税当然要和人口挂钩,没有人口盐税哪里能涨上去。
当初听张富贵的,跑一次盐就可以赚几万两银子,魏广德也只当这生意肯定赚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