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从祀之争(1/5)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早年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他“少好礼”,自幼熟悉传统礼制,青年时便以广博的礼乐知识闻名于鲁,从事儒者之业,以办理丧祭之礼为生。
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教育活动。
年五十,曾一度担任鲁国的司寇,摄行相职,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久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终未见用。
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以传述六艺为终身志业。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圣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礼、义、智、信等方面。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仁爱为中心,尊重礼仪,遵守道德,注重教育和修养,以达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他强调“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如忠诚、正直、谦虚、勤奋等,也提倡“以德治国”的思想。
他的教育理论包括“学以致用”、“三纲五常”等,强调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德、智、体、美为目标。
然而,对于孔子的评价,历史上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
一些人批评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论过于注重礼仪和等级制度,对女性和下层阶级不够尊重和平等。
有些人认为孔子的思想过于保守,对改革和进步缺乏积极性。
还有一些人认为孔子的政治主张过于理想化,无法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而对于孔子周游列国的行为,许多人也更加相信他是为了谋求官位,虽然尊崇孔子的人,更加相信他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行动,通过周游列国,向各国的统治者兜售自己的思想。
而他兜售的思想,在另一些人看来,就是儒家的礼仪和等级制度。
总之就是一句话,孔子是在为做官而周游列国,传道只是顺带,由此得出孔子其实是个官迷。
毕竟,他在鲁国刚刚被剥夺了官职,于是就跑出鲁国去别国求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