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6章 第 166 章(2/3)

的说法。

谁都知道吃得好身体会更好,那不是很多人没机会吃吗?

圣上那一个月里头有半个月全在吃素的饮食习惯确实有点儿不妥当。

王华正沉吟着,又听文哥儿凑过来小声问:“我听说刘阁老他们常劝陛下别崇信佛老之学,我听说那些个道士都爱炼丹的,陛下吃丹药吗?”

别人都是要么信佛家之学,要么信黄老之学,当今圣上倒好,来了个双管齐下!

更关键的是,也不知朱祐樘具体是怎么个信法。

要只是读读老子写的《道德经》,倒也不是什么坏事,里头挺多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可要是沉迷到开始磕丹药,那问题可就大了。

都说是药三分毒,你闲着没事一天三顿地吃药,身体还能好?

你要是碰上个像当今圣上那样的太子,当了皇帝还乐意坚持听谢迁他们给上课的(针对皇帝展开的经筵日讲基本就按照东宫上课那种上法),那当然是皇帝学到了知识,文臣赚足了面子。

具体培养过程是这样的——

顶多是东窗事发以后再齐齐谴责皇帝身边那些游说他磕药的佞幸之人而已。

可要不是宪宗皇帝去了,谁又知道万安私底下进献过这种玩意?

最后侍书官上去给少东家指点怎么练字。

求仙问药的皇帝那么多,从古到今有哪个皇帝活到一百岁?

王华:“………………”

瞧见文哥儿那表情,王华又给他多讲了一点。

按照丹家的说法,汞代表“姹女”,铅代表“金公”,两者交融代表着阴阳相合,磕了这阴阳相合的丹药,必将获得人生的大圆满!

整个过程中,所有的侍读官、侍讲官、侍书官都会毕恭毕敬在旁边排队站着,绝不会让少东家有机会走神。

铅华就是女人的脂粉,为什么这里有个“铅”字呢,就是因为古代脂粉加了铅后非常贴脸,不掉粉,大家都爱用它来化妆,即使用到最终烂脸也在所不惜。不然难道还用寻常百姓用的米粉吗?

王华道:“若是陛下当真有耽于丹药符箓的迹象,我们自然会上书劝谏。”

文哥儿被抄起竹鞭要揍他的王华撵得满宅子跑。

直到一早上的课全上完了,这一大帮子人才会齐齐叩头散场。

像万安曾经用奏疏和宪宗皇帝交流房中术,相关奏疏单独装了满满一箧,可见一个敢讲、一个爱听,君臣相得,甚是融洽。

那一边参加宴会一边掉粉多不体面!

相信在这么一大群文官们这样呕心沥血的教学之下,即使换了新东家,朝廷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绝对非常稳当!

更可怕的是,等他长大了还能一刀一个把你们给剁了。

文哥儿:???

反正就像老丘说的那样,有国家者未见一人过百年而不死者!

王华:“……………”

皇帝劝得住,公猪都会上树!

至于到底有没有效果,那就不得而知了。

怎么办,突然开始焦虑了。

看人家编得多么有理有据,谁听了不得先磕为敬!

后来宪宗皇帝大行,朱祐樘让太监怀恩把这些深入讲解房中术的荒唐奏疏拿去内阁当众给大伙一念,万安就没脸再在内阁待下去了,灰溜溜地辞职走人。

不知道说点什么,先在这里给朱厚照点根蜡烛吧。

不说别的,就说有人把含铅化妆品搓成丸子给你吃,你乐意吃吗?

大意就是“您瞅瞅有这么一个人,常年吃素(身体素质不高),常年磕丹药(坚持定时定量摄入有害物质),身边还没有好医生,您觉得他命长还是命短”。

铅这东西应用广泛,比如有个词叫“洗净铅华”。

等到他四五岁的时候,就该请老成的宦官天天给他念《孝经》,让他懂得孝悌之道。

王华忍不住问:“你小子又怎么了?”

文哥儿忍不住看着他爹唉声叹气。

少东家还没出阁读书前不该看的绝对不给他看,不该听的绝对不给他听,什么音乐啊舞蹈啊戏曲啊游戏啊,那是连知道的机会都没有,保证少东家从小就不可能长歪。

上学过程是这样的——

可要是一不小心碰上个坐不住的太子,焉知他听着你们天天念天天念,不会被你们念出逆反心理来?

这皇帝吃什么饭菜磕什么丹药,一般也不在他们这些大臣的劝谏范围啊!

丹药的必备材料之一可是铅。

说是咱大明很重视少东家的培养。

文哥儿站得高高的,伸直两只小爪子去摸着他爹的脖子感慨道:“爹您这大好的头颅,日后可千万别给新东家砍了去!”

文哥儿:?????

先由侍读官上前给少东家轮流把当日要学习的《四书》以及经史内容读个十几遍。

想想多少人被爹妈念叨多了都嫌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驭皇的女人 临渊行 开着房车回大唐 花好月圆之传说 判官店 火爆娇妃:腹黑王爷超给力 神级游戏在古代 如以天地为洪炉 侯门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