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夺门(1/2)

格里芬要塞位于哥伦比亚高原,坐落在俄勒冈一处小山的顶上。

荷兰人最初在这里建立要塞,因为从这里可以同时控制哥伦比亚河和斯内克河两条大河,地势不算是很险,但却非常重要。

只需要在格里芬山顶架上一门大炮,方圆3海里之内俱在掌控之中。

3海里,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默认的一个合适的控制范围。

在19世纪中叶,对于领海的定义也就是3海里这个距离。

到了大约100年后,对于领海的定义变成了12海里,之所以有这个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大炮的射程增加了。

等到出现了导弹之后,便又有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说法,甚至地月经济圈的各种定义也屡见不鲜。

所谓‘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诚不虚言。

然而在18、19世纪,‘真理’也不过仅仅3海里而已。

当初荷兰人在格里芬山顶上建立要塞的时候,他们的大炮甚至还打不到3公里这个程度,所以在当时看来,这个地点简直不要太好。

四面皆无敌,一览众山小!

可是谁能想到,一百多年后,大炮的射程已经远远超过3海里这个距离了。

在格里芬要塞的旁边山头上架上一门惠特沃斯12磅野战炮,稍微调整一下仰角,可以轻轻松松地达到5公里甚至以上的射程。

海上马车夫精挑细选的要塞地址,到了日不落帝国时代,就成了死地。

时代变了!

以往,弗里蒙特不是没有想过将大炮架上旁边的山头,可是每一次行动都会被附近依附于英军的印第安部落所破坏,然后引来要塞炮的勐击。

想要将大炮架上旁边山头,就得先拔除要塞;想要拔除要塞,就得将大炮架上旁边的山头……这成了一个死循环,没法解决。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好在美国人的工具箱里的有很多工具,战场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一纸《俄勒冈协议就轻易解决了——英国人主动放弃了这座要塞。

只需要再等一天,格里芬要塞就会转交到美国人的手中。

可惜,无论是英军还是美军都没有想到,在他们即将进行交接的前夜,会有一支名叫修洛特尔的印第安人军团,一口气拉了十三门大炮到旁边那座连名字都没有的山头上。

……

当然。

血狼作为修洛特尔军团的团长,不会将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斥候营能顺利夺下城门这个前提下。

白石城想要拿下格里芬要塞不是一天两天了,当三年前斑鸠搞定了拉勒米堡,回到白石城之后,立即便开始酝酿起了‘闪蝶’计划。

这个计划的第一点,便是拿下格里芬要塞,锁死哥伦比亚河的海上通道,也进一步作为印第安联盟在俄勒冈地区的战略支点。

在这个战略需求之下,才有了沿着斯内克河流域设置大大大小小的前哨据点,为此,白石城和英国人、美国人、印第安人不知谈判了多少次。

最后一个前哨据点韦泽,上个月才刚刚签下协议。

通往那座山头的路上,原本有一个中等规模的印第安人部落,依附于格里芬要塞内的英军。半年以前,因为‘窝藏逃犯’,被英国人和白石城给联合剿灭了。

其实,白石城如此步步紧逼的行动,英国人其实也并非没有察觉。

英国人可不蠢。

然而,美利坚国务卿布坎南正在伦敦活动的消息,不知道被谁捅了出来,俄勒冈地区谣言四起,都说英国人要跑路了。

虽然格里芬将军一遍又一遍信誓旦旦地重申:“大英帝国不会放弃它的任何一寸领土”,而且看起来要塞内的英军以及依附于要塞的印第安人部落都深信不疑。

但是,白石城在格里芬要塞周围的行动,格里芬将军以及他的幕僚团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即将到来的美国人挖一个坑,这是大英帝国的拿手本领。

英国人乐于见得欧洲大陆烽烟四起,它又何尝不乐于见到美洲大陆同样烽烟四起呢?

在这种种不可逆转的大势之下,这才有了空间,给血狼耍些小花招,玩些小操作——最后,终于将十三门惠特沃斯野战炮拉到了格里芬要塞侧面的山顶上。

战略与战术,缺一不可。

当一枚红色的信号弹从那座小山顶上升起的时候,意味着十三门野战炮已经就位了!

血狼这才带着他的两千人马,朝着格里芬要塞的大门,趁着夜色正浓,突袭而去。

胜局已定!

只是,也许会有牺牲吧。

……

夜晚,8点45分左右。

格里芬要塞城门下,拉着大炮的马儿突然挣脱了缰绳,朝着城外逃去。

一匹马逃,另外几匹马便也跟着逃了。

“回来!回来!”几个印第安人大叫着,忙乱之中,掀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魔神临世 天命神算 敲棺人笔记 重生九零之肆意人生 桃花伞 黑暗影帝 武断八荒 光影交错1998 碎月谜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