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六章 新气象(1/2)

时隔一年,河北大地发生很大的变化。

辽国被灭了。

明廷不但收复了幽云十六州,还接盘了辽国广袤的领土。

摇身一变,成了东方大陆上地盘最广,实力最强的大帝国。

表面上,司马飞燕还是大晋之下的飞燕王。

但明廷的百姓们心气儿高着呢!

两三个月来,大批难民渡过黄江,投奔明廷。

看他们扶老携幼,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

明廷的百姓就越发觉得自己足够幸福。

辽鞑子当初在河北路过筛子一般杀戮无数。

繁荣的河北路人口骤减大半,有钱人和地主不是跑到封丘,就是去江南避难了。

剩下大批无主的良田,重新分配之后,百姓们的家业陡然增加了一倍还多。

明廷的税赋沿袭大周旧制,同时做了不少调整。

比如,取消劳役,官府施工必须按照市价出钱雇人。

乱七八糟的税赋统一折入田亩,三十税一,交钱交粮都行。

进一步避免了官府和粮商的盘剥。

如此低的税赋,肯定无法支持明廷开支。

没关系,新朝新气象,政令推广没什么阻力。

明廷直接开征商税,年营业额超过三十两起征!

普通商品,盐铁都算,统一三十税一。

玻璃、珠宝等奢侈品则是十五税一。

难道,就没人反对么?

少之又少。

因为,当初河东、河北那些有钱人、地主跑去封丘避难的,大多数都被辽人顺手给宰了。

侥幸保得性命,或者去了江南等地的,现在想回来都不行。

明廷实行密码身份牌制度,一旦查到偷偷入境者,没收全部财物,发配辽东之北,待遇比移民还差一半。

至于辽国旧地那些富人、地主,稍稍有作恶劣迹的,早就被抄家砍头了。

素有善名,老实本分的肯定夹着尾巴做人,哪敢出来闹腾?

盐铁都三十税一了,简直开了历代王朝的先例。

你还叽叽歪歪个啥?

明廷新政,真正得益的是普通百姓。

耕田种地的,家家户户都是十亩起步,人口多的甚至高达几十亩。

粮税那么低,农闲季节还能去务工赚钱。

做小本生意的,一年的营业额哪有三十两?连商税都省了。

更没有衙役,胥吏、地痞刁难。

你以为带着白帽子的内卫军以及其他部队的督察队,真不管地方事务么?

他们同样被赋予监察职责。

仅仅一年,河北之地就大变样了。

收复更早的河东路,家家户户也过上了好日子。

大队大队的难民在水军的协助下,要么坐船,要在各地官府的协助下乘坐免费车马走陆路。

只要你进入明廷地界,至少不担心饱暖!

本地的百姓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看大晋治下百姓,过的什么日子?

咱们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几百万难民都要万里迢迢去辽东安家。

明廷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堪称海量。

但很值得!

最起码,沿途的百姓对明廷更加忠心和拥护了。

包括幽燕那些新得之地。

杨辰一路走来,很是满意。

府县级的四车道公路,全部铺上水泥硬化了。

乡镇级的道路也在施工。

过些日子,至少能保证建成两车道的水泥路。

要致富,先修路嘛!

看来,以魏长青、海澄为首的民政部官员干得不赖。

道路两旁,秋粮如大豆,高粱等作物长势正旺,丰收在即。

不少村镇的老房子,很明显都翻新过了。

灭了辽国,缴获的大批犍牛、驽马,官府以较低的价格送往各地。

十两银子就能置办一头。

暂时没钱不要紧,每个县的银庄可以凭着户籍贷款,扶农利息只有4%。

这已经很低了。

要知道,存三年定期的利息都有3%呢!

老百姓们一个个红光满面的,牵着耕牛或者驽马在自家田地里忙活,笑语盈盈。

头脑灵光的,小有积蓄的人家甚至置办了牛车马车跑起了运输。

这样,收入就更多了。

各村镇都陆续开办了三年制小学,县镇级还有三年制中学。

学费和书籍、校服都是免费发放,中午包一顿饭。

七岁孩子就被各地伤残退役的村长、镇上劝着入学了。

难道?

你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自家娃娃遇到了好时候,还不想改变一下他们的人生?

这个年代,十三岁的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从通幽之术开始 武侠之父 末日杀戮世界 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 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娇 斗罗:我是唐三妹妹 逆剑狂神 龙王殿萧阳(萧阳叶云舒) 星空之超维度进化 薄情佣兵妃:嚣张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