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1章 被抹黑数千年的商王朝(1/3)

皇帝子胜提到的三个人,都是商王朝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且还是关键人物。

每一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子履,又名天乙,即商汤,成汤,契的第十四代子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伐夏,才建立的商王朝,让子姓成为皇族。

子受又名子辛,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称“纣”、“商纣王”。

商朝因为帝辛而辉煌,也因为帝辛而覆灭。

他是商朝不可磨灭的印记。

子喜,即攸侯喜,是攸侯国子攸的后人,与帝辛同为武丁的后人。

攸侯喜是商纣王时的末代攸侯,他与帝辛亲如兄弟,深受帝辛青睐。

他为商王朝开拓东夷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诸夏帝国只是祭祀商汤和帝辛,鱼逸还不会联想到什么。

只是会认为,天元大陆也有类似地球上的商王朝罢了。

毕竟诸天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不意外。

但是子胜着重提到诸夏帝国的开国君主子喜,鱼逸就不得不重视。

在地球的历史上,武王伐纣时,子喜正在带领远征军征讨东夷。

朝歌城被攻破后,子喜和他的十五万远征军就在返程的途中,突然消失不见。

对于子喜和他的远征军消失,学者们作出了无数种猜测。

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宋国说,专家们猜测,子喜和他的十五万远征军,在宋公微子启封地转军为民,过起百姓生活。

其次是洛·阳说,即十五万人在牧野战役后,回到洛·阳地界。

由于远征军没有生产资料,开始从事商业,成为现代“商人”的先驱。

第三种是朝·鲜说,即远征军在东征之路上,归顺箕子。

从此生根于箕子的朝·鲜封地,成为了高丽人的祖先。

第四种是灭亡说,在周灭商之后,十几万大军也随后被消灭。

最后一种,也是众多学者最认可的一种,殷人东渡。

某些学者认为,子喜带着远征军,沿着西伯利亚前行,最终跨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定居,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一个英格兰学者梅德赫斯特,是他做出殷人东渡的猜测。

米国学者迈克尔·芤,在其著述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当中提出,

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殷商末期,且其特点和殷商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个说法引起了很多华夏人的兴趣,比如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后来郭·沫若也非常相信这个说法。

学者王·大有,也是殷人东渡学说的拥护者。

他在《图说美洲图腾》中阐述了,殷商文明和奥尔梅克文明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殷人东渡的证据:

1、殷商是青铜时代,墨西哥出土的青铜人头像,相貌和华夏人相似。

2、奥尔梅克的玉圭上,刻着和甲骨文类似的图形。

3、奥尔梅克人跟华夏人一样喜爱玉器。

4、奥尔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玉器上的虎头图案,惊人地相像。

甚至有考古学家在奥尔梅克文明遗址中,发掘出了六块玉圭,上面刻着

一些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

经有关学者解读,这就是商朝的文字,刻写的正是殷人远祖、高祖、始祖、先公先王名号谱系。

鱼逸根据商王朝覆灭的各种传说,联系到天元大陆的诸夏帝国来历,将所有线索联系起来,作出了一个推断。

在地球,商汤伐夏,推翻夏桀建立商王朝,历经17世30帝王,传到帝辛手中。

帝辛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对外派攸侯喜征讨东夷。

他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朝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

对内反对神权,主张唯才是举,反对奴隶制,打压以东伯侯、姜皇后为首的神权派系。

他的暴力手段,激起了国内的守旧派系的强烈反对。

武王姬发趁着商王朝征讨四方,国内空虚之际,趁势起兵。

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破敌,帝辛只好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朝歌城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

周军精锐尽出,将奴隶军的打败,并用计谋让奴隶军倒戈。

牧野之战的胜利,还不能彻底动摇商王朝的统治。

因为帝辛能凭借朝歌城的城高墙厚,以及残余的禁军坚守,等待征讨东夷的十五万大军回援。

然而,帝辛要面对的敌人,不仅是来自周军和各路诸侯,还有朝歌城内的贵族。

朝歌城的守旧派,比他想象的还多。

经过周王朝修改的正史,帝辛只有一个儿子,名为武庚。

但是根据野史记载,帝辛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武庚,子郊,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武乱天下 全职刺客 脑里住神仙,全家变有钱 东汉问鼎 三国之世纪天下 花心少爷 大星核纪元 神罪之魔妃倾城 涩果 日本投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