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悟空如有人送你帽子,千万别戴(1/2)
敢情这煞神是菩萨安排的?>
唐玄奘对观音菩萨那是非常的敬重。>
在化生寺讲经时,虽然脑海里时常会浮现李恪那些经典的道言妙语,>
可当玄奘听闻菩萨说西方有大乘教法三藏,>
可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更能修无量寿身,甚至能作无来无去。>
玄奘欢喜,后观音显身,玄奘感念菩萨指路,为世人指明脱离苦海之法,>
所以玄奘很敬重菩萨。>
如果不是李恪事先和玄奘辩论佛法,让玄奘的心里也种下了道根,>
不然的话玄奘对菩萨和佛门会盲目的崇信。>
毕竟玄奘从小就泡在寺院,根深蒂固,前世的记忆虽未觉醒,但仅仅靠那一次辩论让玄奘完全动摇是不现实的。>
当时的李恪就一个念头,那就是让玄奘不排斥华夏的道门。>
慢慢将玄奘塑造成一个佛道兼修的人物,让玄奘摆脱完全成为佛门的可能,>
简言之就是让玄奘成为一个佛、道的纽带。>
对于孙悟空,则是有意让其成为道门在佛门的卧底。>
如今唐玄奘和孙悟空第一次见面,却非佛门安排的场景>
听闻孙悟空说他是受菩萨点化愿做自己的徒弟,护佑自己上西天取经,>
唐玄奘的惧意才消散。>
李恪自然不会说这猴子是他安排的,佛门的计划被李恪截了胡,没有了观音菩萨的点拨,>
也没有了唐玄奘爬五行山去救孙悟空的一幕。>
心中默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既有菩萨点化,愿入沙门,有此善心可喜可贺……”>
见唐玄奘还有话说于孙悟空,便道,“我等有话可先入门,移至茶室再慢慢畅叙。”>
茶室内,茶香飘飞,李恪、陈玄奘、孙悟空三人落座。>
谈起西天取经的话题,李恪说道,“西去取经,路途多磨难,>
如遇难处记得还有无极书院在后面给予臂助。>
玄奘法师虽有佛心,然肉眼凡胎,有时要多听听孙大圣说什么……”>
唐玄奘点头称谢,再次打量孙悟空。>
入茶室后,孙悟空和唐玄奘各自来了一番自我介绍。>
孙悟空那双耳朵能聆三界之音,对唐玄奘多有了解,自我介绍不过是补充。>
唐玄奘对悟空知之甚少,孙悟空自我介绍后,他震惊的颠覆三观。>
“悟空,这法名好,为师再与你起个混名,叫行者,如何?”唐玄奘还是给孙悟空起了一个名字。>
似乎西游之路变了又没变。>
孙悟空道谢,“多谢师父,你喜欢就好。”>
李恪则对孙悟空说道,“西去之路山高路远,>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
望大圣多三思而行,记得自己此行的初心即可,不必太过用力……”>
李恪说的很含蓄,话中带话,孙悟空听得出李恪有话交代。>
于是三人吃过晚斋后,唐玄奘休息,只留下李恪与孙悟空。>
孙悟空眼含笑意道,“大哥,有话直说无妨。”>
李恪道,“大圣此去路上,不久如有人送你帽子戴,千万别戴,>
再好看的帽子都没有自由来的好。”>
孙悟空一愣,他自有神通后对某些事能看穿虚妄,>
听李恪如此说,知道是李恪好意,便心下暗暗牢记,“多谢大哥提醒,老孙我天地遨游自由惯了,自然不愿被一顶帽子束缚。”>
孙悟空很自信的表示,他好不容易脱离五行山的束缚,如来又没来找他,>
他将更加珍惜这自由,甚至想过用性命捍卫。>
孙悟空道,“对了,大哥,其实护送一个凡人和佛门下棋对弈,>
不如让俺老孙变一个唐僧好了,>
这样可确保万无一失。”>
李恪摇头道,“不可,那如来佛眼能观的范围太广,>
我们实力不济时无法避开,不如将计就计。”>
说完,又把话题扯回来了,>
李恪还是不放心,孙悟空崇尚的是自由,是平等,不然不会反天宫,>
不服管教的孙悟空,如来是不放心的,>
观音知道如来之意,这才有后面的设计。>
李恪试图改变猴哥的命运,“大圣的道心难得,>
取经路上如果带着一个箍,身心都会收到限制,>
我深怕大圣道心被禁锢。”>
“起初不觉得啥,久而久之,大圣的道心就会被烦尘覆盖,越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尊天下:冷面王爷
朕来
鬼夫难从妾有冥胎
看书就能掉装备
这本书和游戏王有什么关系
四月传
亿万追妻:总裁,别过分!
傲世重生
史上最强帝后
通天道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