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陛下圣明(1/6)
顾成这时候感慨道:“臣实在惭愧,平日里出门在外,远在贵州。可臣这孙儿呢,哎……”>
说到了这里,顾成叹口气:“他还是个孩子,臣怎么好带他去贵州,只好将他一人留在南京城,臣镇贵州,别无所憾,唯独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这个孙子,在南京城,没有至亲在身边,谁能管教得了他?”>
朱棣君臣们纷纷点头,顾成所言的,确实是至情至理的话。>
任何人想象自己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后代,身边的亲人已全部过世,还要将这个未长大的小家伙留在千里之外,虽然起居有下人照料,可是也无人管教,只怕用不了多久,就放任自流了。>
此时,顾成朝朱棣行了大礼,道:“臣要多谢陛下,陛下洪恩浩荡,臣……肝脑涂地,也难报万一。”>
朱棣大惊,讶异不已地道:“顾卿家这是什么话。”>
说着,他就站了起来,忙将顾成搀扶起来:“顾卿所言,似乎意有所指?”>
顾成抹了一把老泪,又从怀里掏出了几封书信来,才道:“陛下,这是臣那孙儿今年以来给臣修的几封书信,陛下一看便明白。”>
朱棣心里满腹疑惑,取了书信,打开一看,那不堪入目的狗爬文字便落入朱棣的眼帘里,至于文法不通都可以说得过去,主要是错字不少,甚是辣眼睛。>
“这……”朱棣一脸的狐疑,接着便将书信传阅众臣看,一面惊讶地道:“这也是你孙儿写的?“>
“自然。”>
朱棣指了指手头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也不过两个月的功夫,两个月时间,竟有天壤之别。”>
群臣们议论纷纷,都觉得诧异。>
顾成道:“臣初见他的功课时,也是觉得匪夷所思,人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不就是如此吗?”>
“所以臣才叩谢陛下,若不是陛下为孙儿请了良师,臣这孙儿,如何能一日千里,有如此的长进?”>
朱棣此时更为惊讶了,道:“你说的这良师是谁?”>
顾成直接道:“张安世!”>
这个名儿一出,众人才恍然。>
对呀,那顾兴祖不就是在国子学的正义堂里读书吗?>
张安世任博士,也不过一个多月的功夫,时间上完全吻合。>
这家伙在国子学里,据说是惹的人憎狗厌,可谁曾想……>
朱棣虎躯一震:“是吗?”>
“臣已问过孙儿,臣那孙儿……也说了,都是张安世几个教授他读书。”顾成不加迟疑地道,随即又洒下泪水来,哽咽着道:“臣就这么一个孙儿了,就指着他光耀门楣,传宗接代!他在南京城,臣是无一日不担心,无一日心安啊,现在好啦,他学业有成,说明得遇良师,有这样的良师管教,臣的心也就定下来了。”>
“这位博士张安世,便是陛下派去的,可谓是慧眼如炬,臣岂有不感激涕零之心?”>
朱棣万万没想到,张安世这家伙,还真有这样的才能。>
他心里一万个疑问,可顾成说的再清楚不过,因此也不由得愉悦万分地哈哈大笑道:“哈哈……朕一直认为国子学自建文之后,学务荒废,有心整肃,这才敕命张安世为博士,此子倒没有负朕的期望,嗯……办事还可以。”>
那魏国公徐辉祖此时心里亦是大惊,不禁在心头滴咕,这张安世难道真是文武双全,而且医术还如此的高明,这般的少年……有这样的才能……真是罕见。>
此时,他眼睛瞥向淇国公丘福,又不免想:难怪丘福谗这张安世,成日求陛下让他招张安世做东床快婿。>
若说从前,徐辉祖对于张安世,不过是一种折中的心理,那汉王的事要收场,只能用此郭得甘取彼郭德刚而代之。>
可现此时的徐辉祖却发现,似乎有这样的女婿也不错,徐家的女子,自当嫁给豪杰。>
成国公朱能这时有些急了:“俺儿子是助教呢……”>
解缙几个文臣,却是一脸诧异无比,他们无法理解,只觉得此事过于蹊跷。>
历来国子监的博士,要嘛是享誉天下的大儒,要嘛就是进士,这张安世几人敕为博士和助教,其实本就荒唐,可现在……居然有此成效,这……实在匪夷所思。>
朱棣又对照了书信和功课,面上不禁带着得意之色:“解缙……”>
解缙连忙道:“臣在。”>
朱棣凝视着他,不发一语了。>
解缙低垂着头,不由得心里忐忑。>
朱棣随即昂首道:“你方才所言,为何和顾卿家所言的,却是背道而驰?朕该相信解卿所言呢,还是该相信顾卿呢?”>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解缙骤然大汗淋漓,他期期艾艾地道:“或许……或许是臣误信人言,所以……所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才宝宝酷爹地
穿越之彪悍人生
恶魔校草之呆萌丫头,抱一抱
迷糊穿越:我不是你老婆
我的女友是仙子
易鼎
隋隅而安
都市奇门医圣
位面神医
重生之嫡女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