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波,至关重要,这个世界还有公平可言吗?(1/3)
“射线覆盖的范围足够大!”>
“如果内置能源强度更高,覆盖的范围就会更大,低轨道卫星都会在射程之内。”>
“现在又保证了精准度……”>
廖建国的话音里满是期待。>
王浩点头肯定了射线组的成果,但对廖建国所说的‘卫星武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覆盖范围确实很高,但说起卫星武器,如果有卫星从头顶经过,你们确定能用射线击中吗?”>
“这个……”>
廖建国顿时有点儿尴尬,他说道,“还是要大型雷达基站配合的,我们单独肯定无法瞄准。”>
“现在雷达技术有这么高端?电子系统可能也跟不上吧?”>
“应该……没有吧……”>
廖建国说着有些郁闷,他当然很清楚所说的‘卫星武器’,也只是理论上能实现而已。>
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最关键就在于雷达和电子系统。>
射线覆盖范围超过了三百公里,但并不是说,就能够击中三百公里高空的卫星。>
能覆盖和能击中是两个级别的概念。>
这就像是发射导弹一样,高端导弹的弹头上往往装配着追踪性能的电子系统,但导弹也不是直接命中目标,而是存在一个偏差的范围。>
射线比导弹的要求高太多了。>
导弹爆炸覆盖的范围很大,只要偏差范围小于爆炸覆盖范围,导弹就可以说是很精准了。>
射线打击目标只是一个点,只偏差一点点都不会有效果,想要击中高空中的卫星就实在太困难了。>
这主要是因为雷达和电子系统跟不上。>
现在国内最先进的雷达系统,叫做相控阵雷达,是一个庞大的雷达基站,专门儿用于监测100公里以上高度的卫星,可以用来跟踪大量低轨道的卫星,完善太空监测体系。>
相控阵雷达,公开的数据也只能检测100公里以上的卫星,换个角度来理解,也就是超过100公里就很难监测了。>
另外,监测,也只是监测。>
从监测、跟踪到计算轨迹,再到电子系统做出反应,以及即时发射射线,整个过程中出现一点点偏差,都不可能直接击中卫星。>
这主要是因为卫星的目标太小,而且速度实在太快了。>
卫星想要围绕地球旋转,首先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常规的卫星每秒能运行8公里以上。>
所以,哪怕只有0.01秒的偏差,到太空的时候,偏差距离都能够达到几百米。>
现在也有能够击中卫星的导弹技术,但整个运转体系是非常复杂的,首先就需要太空中的监测卫星去进行跟踪,只有持续不断的跟踪目标,才能够精准的计算出轨迹。>
另外,发射的导弹也要有锁定目标的电子系统。>
换句话说,导弹到达太空中以后会开启电子系统,再运转动力系统修正轨迹来击中目标。>
“想要精准的击中卫星,实在是太难了。”两人谈了一阵技术以后,廖建国叹气的说道。>
王浩道,“也不用气馁,我们一直在研究新技术。”>
“现在的雷达技术确实做不到,从地面儿精准的跟踪高空中的卫星,但技术是在不断提升的。”>
“一阶波,拥有更强的速度和穿透力,如果能完善一阶波雷达技术,就能让雷达技术获得巨大提升。”>
“到时候,再配合电子系统,射线就真能作为‘卫星武器’使用了。”>
廖建国用力抿抿嘴,叹气道,“希望吧。”>
……>
在军用科技方面,雷达技术已经拖了后腿。>
空舰系列飞行器受到雷达技术水平限制,开启隐形护罩以后,也只能保证最基本的通讯功能。>
射线,作为卫星武器使用,也受到雷达技术的限制。>
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不管威力再强的武器,都必须能够击中目标才有威慑力,否则就只是鸡肋而已。>
所以沉会明团队的研究,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关注。>
沉会明团队的研究还是很顺利的,利用湮灭力场实验组提供的大量新型材料,他们很快就完善了一阶波接收技术。>
这项技术发布出去,绝对会引起国际大震动。>
一阶波可不是主动制造才有,湮灭理论的天文物理内容,认为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高阶波。>
比如,黑洞以及其他存在强湮灭力场的星体,一直不断地在释放高阶电磁波以及宇宙射线。>
人类之所以没有发现过一阶波,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的技术,若是有了这项技术,就可以制造大型一阶波接收雷达,不断接收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身高198你给我马拉多纳模板?
漫漫诸天
仙灵漫途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当末世女穿越女尊
异能之王
神域:终结
冒牌神医
九霄问剑
医妃宠冠天下元卿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