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坐而论道(1/2)
“小先生,您今日在朝堂之上说的那些老朽还有些许不解,这儒家应该在什么时机才会发挥作用呢?”>
先是小先生,之后更是用了您这个敬称,由此可见虞世南是有多着急了,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姜云志的认同。>
“不敢。”姜云志先是自谦了一句,然后先问了虞世南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小子有一个问题,这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不知道伯施公读的是哪一版?”>
“是左传?还是谷梁?亦或是公羊?”>
“自然是左传,左传是孔圣都阅览过的,自然最是正统。”>
对于姜云志的问题,虞世南不假思索的就给出了答案。>
但换来的,却是姜云志的摇头轻笑。>
这个时代对所谓圣人的崇拜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就从虞世南的角度上来说,哪怕是孔子阅览过的书籍都是香的。>
你就没想过人家孔圣人有没有可能是带着批判的想法去看书的?>
左传这书其实有两个出处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从战国时期的荀卿流传下来的。>
这也是虞世南为什么说左传是孔圣都阅览过的书籍。>
这的确是事实,但也证明不了太多的东西。>
“伯施公,您有没有想过,当初孔圣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这左传的?是赞赏?是批判?还是怀疑?”>
姜云志这话直接把虞世南说蒙了,嘴唇连连翳动但却说不出话来。>
历史这么久远,如何去考证?>
你要说孔圣人是赞同左传这书没问题,但是你也没有证据去证明姜云志说的就不对啊。>
“伯施公,小子不是不认同儒家思想,相反,小子认为儒家思想是很伟大也很正确的一种思想,但问题在于他不是在什么时候都适用的。”>
“就好比我们吃饭,吃米饭的时候要用筷子,但喝汤呢?”>
“说得粗俗一点,我认为这左传其实就是在教导君子怎么做君子,却没办法教导恶人成为君子。”>
“咱们就以今日朝堂上所论的问题为基础来说,突厥人连书都不读,您如何去教导他们做一个君子?”>
“他们习惯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天寒地冻无以为继的时候都是围成一个圈,老人在最外层,其次是妇孺、孩子,最中间的反倒是青壮。”>
“根本的思想就不同,您如何去归化他们呢?”>
姜云志侃侃而谈,但说了这么多虞世南大部分都没有听得进去,他的思想在姜云志说教导君子怎么做君子的时候就已经停滞了。>
是啊,读书的都是士子,研究孔孟之道的也是士子,现在就连大唐的百姓都读不起书,你指望突厥那群蛮夷读书?你指望他们做得比大唐百姓更好?>
眼看着虞世南陷入了沉思之中,姜云志也停了下来,把虞世南杯中已经凉透了的茶泼掉,重新倒了一杯热的。>
“那请问小先生,依您之见,这最贴合孔圣人思想的儒道又在哪里?”>
虞世南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了过来,而他一清醒张口问的就是最贴合孔圣人的儒道。>
虞世南的性格很好,人品也没得挑,但就是对于孔圣人太过于执着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姜云志无从反驳,也没有办法反驳。>
“相比于左传和谷梁,小子反倒是更认同公羊。”姜云志开口给了虞世南一个没有想到过的答案。>
在虞世南的想法中,左传既然太过优柔,那么姜云志怕是会更倾向于谷梁,但他没想到唯一被自己排除的公羊反倒是得到了姜云志的赞同。>
“公羊?可是这公羊里有大量篇幅的……”>
虞世南的话说了一半就没有再说下去,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不敢。>
在历史上,公羊派其实是很受欢迎的,只不过后来没落了罢了。>
原因无他,公羊派的思想中有打量的虚君、弱君思想,这种思想的起源不可追溯,但将其发扬光大的无疑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起源。>
董仲舒。>
公羊的全名其实应该叫《春秋·公羊传》,作者是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所以说董仲舒其实不算是开宗立派级别的人物,只能说是西汉时期公羊派的领头羊。>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正好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汉武帝刘彻的胃口,这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只不过后来刘彻醒过味儿来了,发现把自己引为上天的儿子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为什么呢?>
天降暴雨造成水灾,刘彻!你爹对你不满意了,这是惩罚,你要反省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席的契约新娘
我的无节操系统
快穿游戏
校园极品公子
给大爷留下买路财
穿书后我给男主儿子当妈
和亲王妃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Faker
盛世谋之凰途霸业
极品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