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光明磊落(求追读、求推荐)(1/2)
傍晚时分,东宫。>
李治正在跟太子妃一起享用美食,吃的不亦乐乎。>
所谓美食,其实也不过是蒜苗炒腊肉、豌豆炒鸡蛋等几样新式菜肴。>
在现代人眼中,这些菜再普通不过。>
但在唐朝人眼中,都是毋庸置疑的美食。>
先不说菜的味道如何,在这北风呼啸的寒冬时节,谁能大口大口地吃着绿菜?>
也就是太子李治,才有这样的待遇和享受。>
而这一切,都是拜李医所赐。>
“这道蒜苗炒腊肉真好吃,也不知道医儿那家伙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李治一边吃着,一边赞不绝口。>
“这小家伙就是个馋猫,看他这段日子琢磨出了多少好吃的,花样多的都数不过来了,而且都非常好吃”>
一旁的太子妃频频点头不已。>
说是太子妃,其实不过是个十四岁出头的少女。>
这个年龄的女孩,哪里抵挡得住美食的诱惑。>
正说话间,突然有太监来报。>
“启禀殿下,许大人到了”>
“知道了,带许大人去书房,我很快过去”>
李治点头说道,继续对付桌上的美食。>
十几分钟后。>
吃饱喝足的李治,这才走进书房。>
看到他进来,坐在一把圈椅上的许敬宗,立刻起身施礼。>
“参见殿下”>
“免礼,许大人请坐”>
说着,李治就在一把紫檀南官帽椅上坐了下来。>
不用问,这也是李医送来的唐式家具。>
此时的这个书房,摆设着的都是唐式家具,大气优雅,令人赏心悦目。>
即便性格阴郁的许敬宗,一番体验下来,暗中也赞不绝口。>
他也很想弄这么一套新式家具,摆在自己的书房里享受,可惜排不上号。>
坐定之后,两人就开始谈话,讨论政事等等。>
转眼的功夫,半个时辰就已过去。>
这场讨论即将结束。>
就在此时,许敬宗突然岔开话题。>
“殿下,听说格调家居每日都能收入几千上万两银子,利润非常惊人”>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医公子小小年纪,不知道会怎么处理这么多钱财?”>
听到这话,李治不禁愣了一下。>
出身帝王之家,见惯尔虞我诈的他,哪里听不出这些话里隐含的意思。>
他深深看了一眼许敬宗,然后微笑着说道:>
“医儿赚了大笔银子的事情我知道,也知道那些银子的去处,右庶子不必担心!”>
“昨天父皇差人从医儿那里拿走了一万两银子,说是要贴补宫中用度”>
说到这里,李治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幸灾乐祸的笑意。>
“其余那些银子,一部分被医儿用来购买石炭矿,归了地方和国库”>
“还有一部分支付给各木器行和木材商,用于扩大经营和采购”>
“再就是购买各种材料,盖种蔬菜和粮食的温棚,并支付流民和百姓工钱!”>
“医儿自己并没留多少银子,基本上是左手进,右手出”>
“关于如何使用手里的钱财,医儿早晨练拳时向父皇和我做了一番说明”>
这次换许敬宗发愣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李医会这么处理钱财,而且如此坦承。>
“难不成是我看走眼了?医公子的确光明磊落,并没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许敬宗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稍顿一下,他还是决定把想说的话说完。>
“殿下,今天我去长安县和万年县的几处工地看了看,每一处工地都热火朝天”>
“那些用来种菜的温棚,一个接一个地建成,并相继种上了各种蔬菜”>
“在那些地方干活的流民和百姓,满口医公子,都感恩戴德,却没几人提及殿下”>
李治的脸色刷地冷了下来,眼神也变得有些凝重。>
但他并没多说什么,而是继续聆听。>
“鉴于这种情况,老臣建议殿下去这些工地视察一番,关心一下流民和百姓”>
“还有件事,今天我在太平坊看到了医公子的马车,当时他刚从略阳郡王府出来”>
“听说医公子今天给很多勋贵都送去了新鲜蔬菜,真是体贴入微!”>
说着,许敬宗话里就不自觉地透出了几分酸味。>
原因很简单,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隔壁小王(全息)
重生九零,为国效力我逆袭当首富
成功创业的300个常识
美漫丧钟
搬空候府后,揣着孕肚去逃荒
顶级食材
奥术乾坤
芙蓉劫:娘子哪里逃
战气凌霄
盖世狂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