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玻璃袜(1/2)
姚小聂的敬意是发自内心的。
我们的国家这几十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记录。
所以后人容易用偏颇的目光看待前人。
00后玩着智能手机长大,而他们的父母可能成年了才用上台式电脑。
80后看着动画片,玩着红白机长大,而他们的父母可能成年了才看上电视机。
所以后面的人容易觉得前面的人落后,跟不上时代。
其实不能怪前人落后,要理解这个时代变化太快。
试试放在以前的农业社会?
那种几百上千年生产力没有飞跃式发展的时代,祠堂里面的长老能拿小烟斗把你个小年轻敲死,哪里有你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说话的份?
现在觉得这纺织二厂生产的袜子土啦吧唧,又硬又厚,穿着不舒服,但要知道在以前贫穷的年代,能穿上袜子就不错了!
那个年代对袜子最大的要求就是防寒加耐穿,特别是在北方,袜子能最好厚得像棉袄,最好能穿三年不破洞,然后打个补丁又穿三年。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才会想着要袜子颜色好看,要分男袜女袜,要分热天穿的薄袜,冬天穿的厚袜,质地还要柔软,最好加点涤纶,不够暖没关系,穿着舒服更重要……
要知道,生产不同颜色、不同厚度、不同柔软度的袜子,这都是要浪费生产资源的。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浪费就是犯罪。
眼下纺织二厂这条生产线追求的是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厚实、最耐穿的袜子。
所以这条生产线的确是“功勋生产线”,可惜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现在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就是办个工厂搞袜子嘛?
这不是找个乡镇办个厂子就能解决的事情吗?
这有什么难办的?
但是想想在1984年还要往前二三十年的那个时代。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九年义务教育还没影儿,社会还是个农业社会,民众里面还有大批文盲,生产工人大部分连机器都没见过,懂工业生产技术的人才稀少,机器上头几只俄语字要专门请专家来解读……
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当时的资源和人才这么匮乏,才需要国家组织来搞这类轻工生产。
在这样的环境下,搞出一个实现标准工业化生产的大厂子,生产出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袜子。
这值不值得尊敬?
听着姚小聂这一席话,现场安静下来。
杨若儿、高呈林、郭尼娜都愣愣地看着姚小聂。
杨若儿愣着神。
这王八蛋怎么能把场面扭转得这么快?
看他这架势,在场这些“前辈”全得被他牵着走了。
姚小聂鞠完躬,坐下来,继续说道:“下面我给各位提一些产品生产方面的建议。目前有一种袜子产品正在爆火,未来两三年还会更火,我们厂搞这种袜子,能够赚一笔又大又快的钱,足够我们厂扭亏为盈,甚至生产效益更上一个台阶。”
杨育华忙问道:“小姚同志,你说的是什么袜子?”
姚小聂:“玻璃袜。”
杨育华皱眉头,说道:“玻璃袜?就是高第街那些搞香江进口货的档口里,那种薄得像纱一样的玩意儿?”
姚小聂:“是的。这种玻璃袜今年就会火起来,后面两年都会非常火爆。”
销售科主任说道:“那种东西质地主要是尼龙,有肉色,有黑色,薄得透明,穿着跟没穿一样,压根不扛冷,不留神勾到尖东西就得撕破,外国人管那种玩意儿叫袜子。”
销售科主任笑起来,众人也跟着笑起来。
不难看出他们对这种玻璃袜有些不屑又有些看不惯。
副厂长皱着眉,颇严肃地说道:“我前几天刚去了高第街,确实看到有女娃娃挂着那种玩意儿在卖,那玩意不但不挡风,还不挡肉。有些女娃娃时兴穿裙子,再穿上那玩意,这不等于半条腿都露出来吗?简直有伤风化。”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姚小聂问道:“那请问去过高第街看过玻璃袜的,那里玻璃袜一双卖多少钱?”
销售科主任说道:“一双正经包装的,封皮上写洋文的,大概要卖4、5块钱,贵的卖七八块钱的都有。”
众人更加议论起来。
“这么贵?那穿着跟没穿一样的东西,一双零售价顶我们的袜子十几双?”
“这些新潮玩意买的人都是图个新鲜,赶个热闹,过不了多久就消停了。”
姚小聂听着众人的议论。
玻璃袜其实就是丝袜。
眼下一双玻璃袜在高第街卖4、5块钱,差不多是要这个价钱。
这年代丝袜刚刚从香江进入内地,还是个进口的稀罕物事,所以卖得贼贵。
这时代花城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外国进来的新鲜事物第一站一般都是花城。
他记忆中,到了1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凰绝世
鸿运乡途
平凡的修仙岁月
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
我成了大明勋戚无限循环著
殁倾万宗之鬼才傲妃
月琢
我的老婆是女王
死神陈纵横
1911再造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