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1/2)
“戚校尉, 咱们还真去收购土豆啊?这……这要是有毒怎么办?”听到土豆有毒的消息后,跟着戚阳朔来的这些人,都开始怀疑这土豆到底能不能吃。>
戚阳朔脱了脚上鞋袜:“不是说发青发芽了才有毒吗?”>
“可……可三五日就发芽啊?”>
“那是不会储存, 打听清楚储存方法, 吃之前仔细辨别, 不会有毒,即使发了芽,还可再种。”戚阳朔声音淡淡的, “若真能亩产一千五百斤,又能储存半年,那之后澧阳再不用为粮食发愁。”>
他笑了一下, “再说,不是还有红薯嘛?”>
这也是他向庄中管事打听来的,据说这红薯要七月份熟, 亩产千斤。>
此时距离红薯成熟,只有一个月时间,若红薯亩产千金属实, 即使没有土豆, 能带些红薯回去也好。>
他们这一行人都是听戚阳朔的, 所行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护太守说的土豆种子而已。>
听他这么说,他们也不再操心, 躺在管事给他们准备的草床上, 鼾声大作。>
戚阳朔睁眼望着房顶, 一时却难以入眠, 脑中不自觉的想起, 从铜津城到潭州的路上, 坐在他身边赶车的女子。>
那是他有生以来, 距离他最近的女子,卢家一路护他来澧阳不说,在铜津城时,若不是她,他母亲尸骨……>
他很快将脑中念头抛开,强让自己不去想。>
他尚在孝期,只是这样想起,都仿佛对她是亵渎般。>
次日一早,他们就离开农庄,携澧阳太守书信,进城收购土豆。>
潭州太守对于接到澧阳太守书信毫不意外。>
荆楚大灾,今年的秧苗才刚刚下地,等到稻子成熟,得十月底十一月初了,此时整个荆楚百姓粮食都已告罄,百姓都勒紧裤腰带,即使是农忙时期,一日不过两碗糠粥糊口,云梦湖周边的野生莲藕,还未开花,就连叶带梗,都被采回去当了口粮,棱角藤蔓、芡实,全都遭了殃。>
若是秋冬季节还好,这些植物都长熟了,留了种,吃也就吃了,春夏季节,像莲藕、棱角这些都还未生长,就连藤带叶被吃光了,下面莲藕也就很难再长,棱角就更别提,相当于竭泽而渔,若今年秋冬收成不好,或雨水多,收上来的稻谷晒不干,连莲藕和棱角藤蔓都没得吃了。>
受灾较轻的潭州如此,想必整个荆楚皆是如此。>
所以,在让整个潭州治下都分土豆种子的消息传下去后,他就料到,这些消息必然会很快传到荆州各地,乃至更远。>
但他没想到,这澧阳居然这么快就派了人来。>
他笑了笑,对戚阳朔道:“跟你们秦太守说,不是我们不买你们种子,实在是这点土豆种子,于我们潭州也是杯水车薪哪。”>
“你来到我潭州,想必也打听过,我治下百姓,每户人家,最多也不过才分了五斤土豆而已。”>
少的,对那土豆发芽发青有毒有异议的,不过买了两三斤。>
“我治下百姓尚不够种,又哪里有种子分给你们澧阳呢?”这话潭州太守说的情真意切,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戚阳朔恳求道:“实乃澧阳灾情严重,还望方伯怜悯。”>
好说歹说,也不过给了五斤土豆而已。>
五斤看似不少,实际上不过几个而已。>
这让戚阳朔一行人十分泄气,甚至有人说:“城里不行,不如我们也去乡下收购看看?”他们也怕功劳都被太守府的护卫得了去,到时候落到个办事不利的名头。>
戚阳朔道:“不急,我先去城里打听,看商户手中有没有,再看看有没有其它方式收购,或者叫人代买。”>
可惜需要土豆种子,都是去里正那里报数,由里正计算户数之后,统一购买,快的,如潭东潭南,早已买回去,有的都开始育芽了,慢的,如潭西潭北,也都把数目报上去了。>
除了潭州周边,像离得远的潭西潭北,受灾尤其严重,就指着土豆回去种了救命,更别说卖了。>
而且赵太守没有说谎,卢父他们黄花村哪怕种的再多,也不过七亩地,全部按亩产一千五百斤来算,也不过一万五百斤,他们自家还留了不少自家吃,或做种,毕竟今年潭州受灾,潭州本地人家还有余粮,他们这些外乡人是没有的,不仅没有,连买都没地方买,城中商户粮食都屯着呢。>
所以他们实际上卖给官府的,不足一万斤。>
一万斤看着多,实际上分到下面去,每家每户能够摊到的,就非常少了,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有关系,走后门,从中分走的。>
潭州太守当时说,分给治下百姓后,若有剩余,可以卖给商户。>
实际上,根本不够,哪里会有剩余?>
越是买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藏
都市之医武狂仙
小龙女不女
洪荒之金鸡报晓
靠种植火爆星际
赵氏虎子
女主播的秘密(全文)
终极电能
神的观察者日记
大国工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