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1/2)
等在衙门前的人都很激动, 纷纷向茶亭镇里正打听,待知道土豆发青发芽了有毒时,之前还很激动的众人, 一下子沉默起来。>
“那还能吃嘛?要是种出来都发了芽, 不是白种了?”>
“那就别种那么多嘛, 种个两分地,听说黄花村的外乡人知道怎么保存土豆呢,能保存半年!”>
“半年?那还行, 那还行。”三老们点头,语气里依然有些迟疑。>
等衙门的人出来,他们连忙向衙门的人打听。>
岑农官他们把土豆种拉回来后, 赵太守和他的幕僚们就去看了,很快和农官们商量了对策,土豆种分文不赚的以收购价格优先卖给治下百姓, 但若商户和城里大户收购,每斤加二十文钱。>
“去年西边和北边全部受灾,今年整个荆楚秧苗冻死, 都缺粮, 这土豆产量如此之高, 实乃当下救灾祥瑞,若有其它地方前来收购土豆, 可每石再加五百文, 想必那些商户也愿意收购。”>
现在整个大顺朝各个地方缺的不是钱, 而是粮, 很多人有钱都无处买粮。>
土豆如此高产, 若商户们知道, 定要买回去, 作为种子卖出去的。>
至于土豆保存不当不耐放,容易发青发芽,对商户们来说也没关系,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当种子卖。>
商讨出结果后,他们就开始起草文书,贴在衙门口,并有衙役手持铜锣,在衙门门口敲打数声,对围在衙门口打听消息的三老、里正们说:“方伯有令,潭州治下百姓,土豆按收购价,分于百姓,商户每斤价格上涨二十文!土豆种买回去后,由各地里正、三老推荐有经验的老农来学习如何种植!”>
如此三遍。>
三老们就从未想过免费,但官府一文不赚,将土豆种子分于百姓,三老们还是很惊讶的,纷纷夸赞:“方伯宽仁!”>
打听清楚确切消息,这些各镇各乡的三老里正也不多逗留,赶紧回去将衙门打听到的事跟治下百姓说。>
“买不买土豆种,买多少都随你们,要买就快点决定了,城中商户大户多着呢,迟疑一下种子就没了!”里正道。>
买肯定都要买的,除了茶亭镇,整个潭州受灾都很严重,秧苗大多被冻死,今年收成减产是肯定的。>
问题就在于,买多少。>
“就算买回来,这土豆该咋种啊?”>
里正道:“官差说了,到时候由各地里正、三老推荐人去衙门里学,学会了再教给你们。”>
*>
各乡镇里正们正在和治下百姓说土豆种的事时,卢父也被请到潭州衙门,赞领了从事的职,要求他教农官们和老农们如何种植土豆,接下来红薯成熟时,还得教治下百姓如何种植红薯。>
同时,衙门的衙差也去消息更为滞涩的潭西和潭北,将土豆种的消息传下去。>
商户们更是闻风而动。>
若是太平年间,对于这可能有毒的土豆,推广起来可能不容易,可在灾年,老百姓连树皮、观音土都吃,更别说只是发青发芽才有毒,且亩产高达一千五百斤的土豆了,是以潭州城的土豆种子,很快就分发了下去,轮到商户已经不多了。>
倒是城中大户,家里存粮多,对于不耐储存,可能有毒的土豆兴趣不大,现在已经六月份,霜灾早已过去,他们的良田完全可以用来种稻。>
*>
此时潭州城的消息,也逐渐扩散到荆楚各地。>
各地商人们也都闻风而动,齐往潭州。>
现在正是粮食最缺的时候,不论是买到西边还是北边,或是荆楚本地,想必也会有很多人愿意买,土豆种子价格最高之时,也是最好卖的时候。>
除潭州城世家大户外,其它邻城并不知道土豆发青和发芽后有毒的事,原本他们和潭州太守想法一样,土豆是西边流民带来,可能不会多,想要在潭州普及开,怕是很难,无法缓解今年的灾荒。>
但潭州传来的消息,却是潭州太守要将土豆种子分发给之下百姓种植,能够分发给全潭州城的百姓,那么种子定然不少。>
且不说种的时候有多少土豆种,这土豆高产是肯定的了。>
毕竟,若非真的高产,即使带过来一车土豆,种出来后,又怎么可能说出分给整个潭州的治下百姓?甚至,若百姓分完还剩,连商户也可购买。>
“一路灾害连连,带来土豆种的人还能没将这土豆吃掉,必然是在潭州有故,想以土豆作为进身之资,去潭州查查就知道了。”>
且带到潭州种植,带来的人,要么是西边大户,要么是商户,只有世家大户和商户,才有这样的人力、物力、财力,千里迢迢,粮食不短缺,将土豆带来。>
西边大户一般都已经在江凌城落户,或是投奔各自亲友,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梦里水乡
兽契
厉医生家的饭
快穿之女主她真的不甜
重生八五最强医神
犬夜叉之洛辰兮
没钱修什么仙?
腹黑易少迷糊甜心
虐文霸总重生后把我宠上天
后龙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