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102章汤斌虽然是太子的老师……(1/6)
汤斌虽然是子的老师, 但他既是索额图一派的,也是明珠一党的,他就是个两袖清风的读书人, 刚正阿, 趋权贵。
作为工部尚书,他今站在这也就是来个热闹,并打算参与此事。
因为他既是权臣, 没有贪赃枉法, 更是董汉臣内涵的对象, 所以,这事儿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可是康熙为什么忽然点了他的名字要他的想法呢?
这还要感谢一个人, 那就是余国柱。他俩的恩怨纠葛要追溯到很多年前。
余国柱曾作为江宁巡抚,那时候淮安、扬州二府发大水,康熙向他了解情况, 他上奏说:“水退之后, 田还可以耕种,第二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
后来,他因为拍上了明珠的马屁,一路高升官至左都御史。
而时任内阁学士的汤斌就被举荐为一任江宁巡抚。
汤斌上任之后,立刻派人到徐州等地重勘察。发现水并没有完全退去, 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正常耕种。于是向康熙揍请此时, 希望能够免去第二年的赋税。
后来他想康熙呈上奏折:说苏州、松江这些地方土地狭小,人口稠密。还要承担整个江苏百余个州县的赋税, 百姓的财力一比一困乏。恳请皇上将苏州、松江的钱粮照征收标准减少一二成。”
第二年,淮安、扬州、徐州三府再次遭受水灾,汤斌按条目列出减免赋税的事项,请求朝廷拨发五万两银子, 湖广购米赈济灾民。并且还等诏令回复,汤斌就亲自前往各州县视察救灾的情况。【百度百科】
正是因为他凡事亲力亲为,为官事事以百姓的利益为先,深受江南民众爱戴。很快他也被康熙调回京城,擢升工部尚书。
这时候余国柱这个曾的老上司来找他,跟他说当初朝廷免除江南赋税,都是因为大学士明珠尽力促成。
言之意,要么向明珠表示表示,要么投靠明珠,成为利益集团的一份子。
然而,汤斌认为朝廷免除江南赋税是自己的坚持打动了皇上,跟明珠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本就理财余国柱。
这俩人前面就有积怨,这次汤斌拂了他的面子,余国柱自然怀恨在心。
但是看到汤斌上那破旧的官服,家徒壁的穷酸样,道也敲诈出什么,也只能算了。
后来汤斌成为了子的师傅,余国柱更是在明珠跟前三番两次污蔑其为索额图的党羽,希望能将这个眼中钉铲除。
但后来索额图都被康熙革职,汤斌依然还是子的师傅,并且将子教得很好,令康熙非常满意,余国柱对此也无可奈何。
今可算找着了机会,他道汤斌这个人,一向喜欢伸张正义,懂得明哲保,更懂得趋炎附势。
于是,余国柱就主动向康熙提出,如问问汤大人的意思。
汤斌卑亢的走出来,说道:“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大臣敢讲而小臣敢讲,各位大人理应自我反省才是。”
康熙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本来也想杀董汉臣,汤斌的话正好说到了他心去,最终赦免了董汉臣的罪责。
几之后,大雨如约而至,康熙便再提起此时。
自上次被康熙夸奖之后,胤佑现在对书法重燃信心,并且比原来更加兴趣高涨。
以前他练字就跟完成任务似的,写得好也只是想要到阿玛和师傅的夸奖。然后就是帮着皇后抄写佛,被动练习。
其实心静、神宁,每都想着如何讨巧,失了本心。
过傅先生的一番□□,小家伙的字简直就是进入了另一番境界。现在也想着完成任务,也想着讨好谁,需要谁的夸奖。
完全凭着自己当时的心境去写,并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书法的乐趣。
傅先生看他有灵性也聪明,什么东西一点就通,也很乐于给他指点。
胤佑觉得自己的字比之前更加进步,就想着去找子哥哥,让他瞧一瞧。
他来到讨源书屋,偷偷摸摸探个头往院子看了看。
面候着的监正想高声通传,胤佑怕熊嬷嬷招来,一就捂住了对方的嘴:“别喊别喊!我要进去给子哥哥一个惊喜。”
说着他就快步往屋跑去。小家伙现在也算是半个习武之人,形灵动,脚步轻盈,小监都追上他。
站在口的何玉柱都还没反应过来,那小小的影已跨过槛,“飘”了进去。
何监半张着嘴感慨,以前的七阿哥跟颗小团子似的,每次进出都得手脚并用的翻过槛。一晃眼,也是能姿矫健迈过去的小小少年了。
“糟了!”
然而,何监的感慨只有片刻,因为忽然想起来子正在面会客。
因为书房和明间之间有个镂空雕花月拱作为隔断,都放着一个大花盆,种着高高的绿植。
胤佑进去的时候,正好躲在花盆后面,本想着子哥哥正在读书,要给他一个惊喜。
哪道,他刚进屋就到一声瓷器摔在地上碎裂的声音。紧接着就是一句怒斥:“我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相倾国:冰山王爷盛世独宠
美眷三千:赏金女猎人
三国梦之大一统
都市之仙医狂婿
无限终焉
薄情王妃桃花有点多
死也不会放过你
我的知识能卖钱
乡村艳医
禽兽不如的穿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