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王府暗动(上)(4/8)
议出战,派奇兵绕到蜀军背后,断其后路,司马懿不听,继续寻找蜀军主力,找到后又依山扎营不出战,贾栩、魏平等将领都纷纷请求出战,等到了五月,司马懿派张做其他事,自派兵攻诸葛亮,蜀军迎战得胜,获甲首三千。而郭淮、费曜之前还被夺取了些粮草。
陈寿所著《三国志》诸葛亮、郭淮等人的传里,关于21年的祁山之役,也都没提过诸葛亮曾击破郭淮抢粮成功等事。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九年(21年)春,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交战,射杀。
《三国志魏略郭淮传》: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
而《三国志张传》提到过《晋书》所载的诸葛亮退守祁山和《三国志诸葛亮传》里的张中箭而死。
几本史书对战争的总体趋势描述相同,都是司马懿保住陇西粮食,解了祁山之围,最终两军在相持中,蜀军粮草耗尽退兵。
公元2年(青龙元年),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叛,司马懿派遣胡遵等追讨并破降。
蜀军退军后,军师杜袭、督军薛悌都预计诸葛亮第二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返。即使以后他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而是寻求野战,地点必在陇东,而不会在西边。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我估计不经过三年,他是不会出兵的。”
公元24年(青龙二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攻魏。四月,诸葛亮至县,进驻渭水之南。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司马懿:“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遂渡渭背水扎营。司马懿分析形势后,对诸将:“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
当时,司马懿屯兵渭南。郭淮估计诸葛亮一定会争夺北原,主张先占领,他:“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吓臣民和胡人,此乃国家安危之大患。”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司马懿很认同,让郭淮屯兵北原。战壕还没修好,蜀军压境,魏军奋力回击。不久,诸葛亮率大军西行,诸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郭淮则认为,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的目标是阳遂。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城中早有防备,诸葛亮没能成功。
《晋书》记载大致相同:“司马懿遣胡遵、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后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
五月,十万吴军攻魏,配合蜀军作战,被满宠所拒。七月,魏明帝率兵亲征,吴军撤走。群臣认为司马懿正还在西边和诸葛亮重兵对峙,车驾可西幸长安,魏明帝则:“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乃移军攻取散关,陇城等地,回师进攻司马懿。
八月,司马懿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以待其变。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来“巾帼妇人之饰”,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装怒,上表请战。魏明帝不许,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蜀将姜维就对诸葛亮:“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诸葛亮则:“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诸葛亮遂分兵屯田,做长久屯驻之准备。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不谈军事,问使者:“诸葛公起居饮食如何,一顿能吃多少米?”使者:“三四升。”然后对问政事,使者:“打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是诸葛公自己阅批。”经过一番不经意的询问,司马懿对人:“诸葛亮将要死了。”果然,诸葛亮于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
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跑来报告,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当时有人传:“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到笑:“这是因为我长于预测活人的事,不长于预测人的生死啊。”第二天,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巡视,并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
历时七年的诸葛亮北伐至此结束。诸葛亮以一州之地强攻中原之魏,纵使竭忠尽智,终因实力悬殊而难以实现其战略目的。而魏国则在司马懿、曹真等人的人正确指挥下,以优势兵力采取防御战略迫退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神武剑尊
抗日大英雄
前妻,我要复婚
双谍传奇
林夕煜宸
修真弃婿
狂武兽尊
小丑游戏
斗破后宫,废后凶猛
神禽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