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守皇一党(2/3)
袁绍44岁
灵帝崩,袁绍召董卓入京诛杀宦官,但董卓依靠军事力量把持朝政,袁曹均逃出洛阳。
招董卓入京为袁绍在政治上的重要失误,原因是党人集团眼里揉不得沙子,而对现实政治了解浅薄。袁绍错误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董卓,事实上党人那点军事实力(包括袁术的禁军,这也是一个关键人物,可惜他比袁绍更加激进)在虎视狼顾的凉州军事集团面前根本不够看,一引入外军就是破坏游戏规则了。当然,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乱世的政治逻辑,有很多人可能还没转过弯来,但体会到这一点对袁绍和曹操都是非常重要的。
初平元年(190),曹操6岁,袁绍45岁
天下州郡兴兵讨董,以袁绍为盟主。盟军大败于徐荣。
曹操在关东义兵中的地位具有双重性:表面上他的地位相当低微,因为此时他并无官方名分,实质上是以私人身份召集义兵的。联盟的核心力量是被董卓任命的关东郡守,关键人物有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等。但实际中,因为与袁绍亲密的私人关系,他得以进入决策层,并主导了汴水之战。这场战争并非一般印象中的曹操独自追击,事实上关东军动员力量相当大,张邈、孔、鲍信的军队都有参加的记载,其中光是鲍信即有“徒众二万,骑七百,辎重五千馀乘”。另外,案《臧****》可知,袁绍肯定也参加了此战:“袁、曹二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
这次军事行动的失败给了关东军极大震动,也令曹操在关东郡守间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置酒高会”等是汴水之战的结局,而非导因,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同时,曹操的军事力量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此时完全倒向袁绍已成为他必然的选择。于是便出现了《武帝纪》中“太祖兵少,乃与夏侯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至、建平,复收兵得千馀人,进屯河内”的情况,袁绍此时驻屯河内,所谓“进屯”的实质其实是依附。
初平二年(191),曹操岁,袁绍46岁
袁绍劫持韩馥,夺冀州,表曹操领东郡,谋立刘虞。
在联军破裂前,曹操和袁绍有一次著名的对话,袁绍表示自己要“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曹操则认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联系到当时的背景,显然,当时曹操还没有独立的战略规划,只能以一些套话相对。袁绍的计划则以河北为基础,所谓“南向以争天下”,关键当然是关东之地,袁绍选定的代理人是曹操。至于此时仍然把持在董卓手中的关西朝廷,袁绍从来就没有正式承认过,这一分歧后来成为曹袁分手的关键所在。
曹操以讨伐黑山军为名义,领军进入东郡,并在这一基础上获得袁绍的正式表征。东郡虽在河南河北各有领土,但曹操的治所东武阳却在河北,该年曹操的军事行动亦局限在河北,甚至曾一度进入冀州征讨挟持张扬背叛袁绍的匈奴单于于夫罗,袁绍该年亦从河内回师讨伐张扬(“张杨蹈藉冀域,臣乃旋师,奉辞伐畔”,《建安元年表》),双方合作可谓亲密无间。但是,与此同时,袁绍在关东另立以刘虞为首的新朝廷的计划遭到了曹操的反对,两人的嫌隙亦开始萌芽。
初平三年(192),曹操8岁,袁绍4岁
刘岱败死,鲍信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组建青州兵,旋与曹操合并,征陶谦、刘备。
青州黄巾军在该年击杀刘岱,取得军事上的突破性进展,这对专注于廓清河北的曹操、袁绍来是一个非常突然的事件。这个突发事件给了曹操非常好的机遇,恰好旧友鲍信发出邀请,于是曹操顺理成章地进入兖州,击败黄巾,组建青州兵,实力有了突破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原因是陈留太守张邈在曹操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侧感到威胁,而鲍信引曹操入兖州是建立在私人情谊上的个人行为,曹操并未获得兖州豪族的普遍支持,如王匡的反曹事件即为明证。而一般拥汉士族虽然因曹操在关东义军中持激进动议而对他尚存好感,但袁绍对关西汉室的离心倾向日趋明显,这使作为袁绍党羽的曹操的威望也在磨损之中。
曹操自获得兖州之日起就面临多方势力的夹击,其中有袁术挟持刘协任命的傀儡兖州刺史金尚,公孙瓒任命的兖州刺史单经,陶谦亦曾攻入兖州南部。这涉及到另一个大背景,即袁家兄弟在讨董结束后在政治上正式分道扬镳。相对于袁绍的另立朝廷计划,袁术在这一时期以关西皇统追随者身份者出现,不仅得到汉室正式任命(左将军),更通过经南阳北上的武关道与汉室建立紧密联系。在这一时期,得到汉室任命的还有刘表,不过此人并无深度卷入二袁斗争的政治野心。更为关键的人物是以前将军督幽、并、青、冀四州的公孙瓒与徐州牧陶谦。在这一时期,曹操与袁绍合力对陶谦的作战正是这一形势的客观反映(《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这种行动也导致了曹操进一步失去兖州士大夫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墨桑
撞鬼就超神
医妃宠夫,傻王竟是白切黑
美女邻居爱上我
渡思量为君故
异界兴唐
快穿:后妈作者她又翻车了
我的25岁极品小姨
他的小心肝
洪荒之大圣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