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55章 远征三韩(2/2)

继续攻城。

“报,城西探子来报,吾幽州援军赶到,领军者乃是伯歧将军。”

“速速开城门迎接。”黄忠一拍座椅,猛地站起身来,带着亲卫便策马出城相迎。

“轰轰轰”果然,刚到城门处,便是听到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声响,地平线上,无数黑影迅速映入眼帘,汇聚成一道黑色的洪流,一个细的黑点迅速冲出阵列,很快便是来到城门前,一拉缰绳,却是看着立在城门前等候的那一道身影释放出了笑容。

“兄长苦战,稳定玄菟郡危局,张嶷晚至,有劳兄长了。”

“伯歧率军随主公平定黄巾作乱,此乃造福天下之举,如今外敌入侵,欺吾大汉无人,吾只是尽忠职守,汝大军到来,吾等便可直接收复失地,直捣黄龙。”黄忠当即拱手笑道。

“停”身后,密集的马蹄声猛地一顿,所有声音戛然而止,一骑迅速奔驰到近前,打开一封书信喝道:“主公有令,命中郎将黄忠为总督,总领辽东战事,郭嘉、戏志才为随军军师。”

.....。。

考完疲惫,后天再次要考试,努力复习,哎,蛋疼。

三韩简介

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4世纪马韩已被百济兼并。辰韩被新罗兼并,弁韩则演化成伽后又被新罗兼并。

“三韩”一词最早在中国的典籍《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出现。《后汉书》曰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辰韩沿用了辰国的“辰”字。弁韩的另一个称呼“弁辰”也使用“辰”这个字。另外马韩的统治者在一段时间称自己为辰王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

“韩”(韩语:?)在现代韩语中被赋予“伟大”或“领袖”的意思。韩国的国名中就含有“韩”后来演变为朝鲜族的别名。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三韩在西汉时便与中国有密切交往,其中辰韩因语言、称谓、器物等与秦朝相似而被称为“秦韩”。《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公元元年前后,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在这之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金氏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先后统一朝鲜半岛,从未以韩国为号。但“韩”仍然作为其政权的别称,如高丽太祖王建曾声称“朕赖三韩山川阴佑以成大业”,在1882年签订的《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中,便称朝鲜人民为“韩民”,1894年清朝在向日本开战的诏书中也“拯韩民于涂炭”,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则有“征韩论”。189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即皇帝位,并于次日在敕令中称:“我邦本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韩之地……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遂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于是韩国这一名称被启用。

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由54个城邦构成,大致位于全罗道,忠清道和京畿道,后来百济统一马韩。

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城邦组成。其中的一个城邦后来吸收了其它城邦发展成新罗。

弁韩由12个城邦组成,发展成伽后被新罗吸收。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鱼人城市攻略 你这领主有问题吧 华丽逆袭韩三千苏迎夏 破天传说 我和明朝有个约会 梦境指南 大收藏家 全能毒妃:世子降不住 仙修高手在都市 孩子他爹缠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