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合法居住(1/2)
。“哦~~~~”台下顿时传出一阵恍然大悟的声音
见到自己在这帮听众中建立起了威信,老王很快便开始侃侃而谈起来,除了他自己详细收集的诸多信息,还参杂了不少自己编排进去的私货——例如那些夷人见得bi精城威严之时竟然惊的两股战战,胯下壮马甚至畏缩不前之类的京师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
说白了,这些便是古代百姓的一种古老的意yin方式……本质上和未来的网络的“爽点”以及美国佬孤胆救地球……再救地球……再再救地球……不过瘾再救救宇宙的美国大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充分满足了台下众多听众的求知yu和虚荣心之后,故事也终于说到了末尾
“咱天朝上国天家是多么的宽宏大度?哪里是这些番邦小民所能想象?皇帝陛下和朝中诸公不仅没有苛责这一支番邦小族,反而宽仁无比的将一大片丰饶山野水泽划给他们暂赚直到他们找到家乡的船只离开”
“哈,咱们大明疆域万里,岂是这些番邦小国所能想象?怕是那一片无用的荒山便差不多和他们一国之地差不多了?”一名三十许岁的听众不屑的笑道
这一处小小的茶楼便是整个人口多达百万的京师的缩影
而这些被百万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实际上只有那些短驻在京师中的“番邦使者”们知道这一切根本就是一个编排好的故事
……
除了希腊波斯雅典斯巴达这些名字和一些基本的风俗以外,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
海难是假的!远方的国家是假的!就连所谓三分北宋遗民之类的所有托词都是假的!
但就算任由这明廷诸公如何猜想,他们也绝对不会想到……三个相貌迥异,风俗迥异,甚至连语言也完全不同的种族会真的完全团结在1个人的手下,从而形成了一个他们认为是一盘散沙,实际上却是十分紧密的势力
但实际上,如果只有这些一面之词还显然不够
可以说,这个谎言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如今山东的乱局——白莲教本身已经控制了山东大部的事实让明廷愿意相信“恰好”有一支番邦部落临时落难,并且“仰慕”天朝上国,愿意以借住之由站在朝廷这一边
对于明廷高层来说……反正山东此时已经乱成了一团麻
有一支不算强大的番邦夷人帮忙岂不是空手套白狼的好事?
如果是以往,朝廷自然不可能允许有外族人大规模的住在帝国境内,甚至还不受官府管辖,duli治理
但此时如果将这帮番邦使者推出去,岂不是往白莲教那边推?
到时候别说增加一支对抗白莲教的力量了,就是自己这边要对付这些据说兵力数千的夷人不也得耗费上许多钱粮?
聪明的选择当然是允许这帮夷人暂赚如果将来他们被白莲教杀光自然最好——两败俱伤什么都不用付出
如果没死,这帮人口一共也不到万人的夷人不也只是“暂住”而已么?迟早是要离开
退一万步说,就算敢这帮人走遥遥无期了,但就不到万人还分成大大小小十几个部落民族来源的夷人来说,没了白莲教这个祸根,朝廷还不是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明廷高层将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怎么都不吃亏”的算盘让他们错误的将一个他们完全不了解的势力放入了大明
也正是因为如今明廷高层给予了这支被暂称为‘三夷’的部落的合法身份,唐业等人在山东的战略环境这才瞬间宽广起来……
半月不到,明廷如今还未像崇祯朝那般被裁撤的驿站系统再次发挥作用,将一封封邸报送达天下各地
其中,兵患最为严重的山东虽然驿路受阻,但凭借着多年的发展和对大部分城市的掌控,一些邸报信件还是陆续送达各县
而也就此时,山东各地上至巡抚,下至县令师爷也都知道了朝廷允许了一支番邦难民在山东居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事出匆忙,更是因为如今山东糜烂,所以朝廷并没有限定唐业这支势力的居住范围,在邸报中也只是模糊的叙述为“在山东荒山之中自行结庐垦种为生,如无违法乱纪之事,各地官员均不得so扰”
这件事情在这个白莲风起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多么有分量的消息而在后世许多历史学家眼中,这却成了后世大明局势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许多人认为,正是此时的明廷草率的在完全不了解这个衡部落的规模习俗……甚至是统治者是谁的情况下便草率的给予了这个由三个种族组成的部落在山东合法生活的身份
这才导致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受明军这一方的压力,从而外部形势好转,进而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最终尾大不掉的结局
……
同年,天气转暖
第一场chun雨刚过,白莲教一路香的白莲士兵们便踩着初chun遍地的烂泥向山中的夷人部落发动了进攻
进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暖风微微入我怀
鹿门歌
天山迷踪记01
生子续命,她续出一窝毛茸茸
娇妻难驯:总裁的33次求婚
丹武帝尊
仙路飘摇
九州云起时
庶女为商
鬼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