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这是一副佚名画(1/2)
这张《戏水游鱼图》是一副佚名画。>
佚名就是无名的意思。>
佚名画并不是说没有画名,而是指画上没有画家本人的署名与落款。>
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话讲,就是不知道此画到底是谁画的。>
在如今各大博物馆馆藏古代书画作品中,佚名书画占了很大比重。>
尤其是元代以及南宋,北宋时期的作品,佚名不落款的居多。>
一些流传数百上千年的字画直到现在也仍然不知道其作者姓甚名谁。>
这时,裴玉琴凑到沈愈耳边低声道:“怎么样?能不能断代?”>
沈愈轻轻摇头,“还得再看看。”>
鉴定鱼龙画并不算是沈愈的强项。>
并且华夏古代画鱼名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鉴定此画真的很有难度,这也让沈愈异常的慎重。>
在古代,鱼即为余。>
年年有鱼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这也是人们对风调雨顺,生活富足的一种期盼。>
明清画谱集大成者,有绘画教科书之称的《芥子园画谱》中提到一则“画鱼诀”的绘画诀窍。>
上面这样讲:>
“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象,见影如欲惊,觅食意闲放。>
“浮沉水藻间,清流姿荡漾,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
这些词汇简直是为此画而生。>
“好画,绝对的好画。”>
收敛心神的沈愈逐渐冷静下来。>
他终究是打小在祖父身边长大的,唐画真迹都见过,一副佚名鱼龙画固然神奇,但也不是说就完全沉醉于其中。>
实话讲,这种因为光线问题而出现内容变换的画沈愈确实是第一次见到。>
但古人的智慧现在人很难研究明白,多一幅游鱼图也不足为奇。>
若是心绪完全被这一点影响,那鉴定字画也就无从谈起。>
“陈老,不知此画在您家流传几代了?”裴玉琴朝陈老轻声问了一句。>
裴玉琴问的这个问题很好。>
甚至点醒了沈愈,对啊,完全可以从这幅画的流传上得到一些线索。>
并且也可以在传承是不是序上做文章砍价。>
字画最讲究一个流传有序。>
也最看重一个名气。>
普通人如此。>
豪商如此。>
大收藏家如此。>
帝王名臣也是如此。>
一副佚名画是不是流传有序对于其价值来说极为重要。>
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
因为只有被珍藏的才值钱,若没有什么名人收藏此画,那这幅佚名画就卖不了高价。>
裴玉琴在高古拍卖行担任副总,又是兴庭古玩的总经理,这一点自然是门清的。>
所以她才直接问此画的传承问题。>
陈老闻言缓缓闭上双目好似突然陷入了回忆中。>
过了好一会他方才重重叹息一声,“从家里的书信以及记录大事的笔记上看,这幅戏水游鱼图在我家已经流传了六代人,此画是我高祖去京城谈生意时在一破落户家中买的。>
“那户人家祖上显赫,却是出了个败家子,就跟我家差不多吧,后人卖祖宗的画……”>
许是想起了伤心事,陈老又是一阵叹息。>
“当时我高祖花了整整一百两纹银才将此画买下,此画到手后高祖极为喜爱,可说视若珍宝。>
“也花重金请过许多鉴定名家看过,当时大部分掌眼师父都说是宋画,但具体是谁画的,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听到陈老如此说,裴玉琴脸上喜色一闪。>
宋画在现在来说那是无价之宝,能确定是宋画,那上了拍卖会没有低于五百万的。>
而沈愈却是心中一紧,因为宋代的鱼龙画最难鉴定。>
宋代画鱼名家众多,有徐友,徐白,徐皋,袁义,僧传古。>
赵克夐,赵叔傩,董羽,杨晖,宋永锡。>
以及刘寀,候宗古,陈可九,周东卿等着名画家。>
北宋《宣和画谱》将“龙鱼”画作为十个绘画门类之一。>
甚至将其排列在山水、兽畜、花鸟画之前,可见宋人有多爱龙鱼。>
但宋画保存到如今的几率太小了,若陈老真咬定这是宋画,那价钱先不说,在真假上就值得存疑。>
毕竟就是南宋末年距今也有近七百多年,纸寿千年也是需要多次装裱才能保存下来,一幅无名气的宋代佚名画传下来的几率真的很小很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开局和老婆离婚
一九八一年
终极系列之逆行时空
逐鹿崇祯末年
凤主沉浮
火爆明星
穿到二十一世纪当农妇
敛财人生之重启
沧狼行
神豪:从被校花嫌弃开始身价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