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走访南郡地区(1/2)
赵佗旗下20多万秦军士兵,愿意返回咸阳城中的,只有13万不到,其余近7万士兵留在南郡。
毕竟,这里边十万秦兵,基本在当地成家立业。
尽管胡亥允许士兵带着妻儿老小回咸阳,不过,好多士兵觉得南郡不错。
胡亥不会干涉士兵决定。
13万多秦兵开拔了。
秦亥留下来,好好逛一下南郡地区。
在赵佗等人陪同下,胡亥骑马对南郡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落实一些项目。
五兵团、周瑜等人留在南郡城,考察码头建立的地方,士兵加强适应气候。
胡亥深入百姓家中,考察百姓生活情况。
丫的
百姓真心苦啊
关键是交通问题,南郡地区交通太差。
到一个县,胡亥会用国运值,兑换出洋芋、玉米种子出来,种植资料一起交给县丞。
希望能帮到当地百姓,解决他们的苦。
至于水稻之类的种子,暂时无法推进。
那类粮食作物种植方面有点复杂,识字的人不多,必须等一段时间才能考虑。
“赵佗,百姓没吃的,为什么不动员百姓到河中、沟中、海中捉鱼呢”
胡亥道。
“陛下,我们秦国不习惯吃鱼,南郡这个地方百姓更不知道如何 做呢”
赵佗道。
“要想办法教会百姓怎样逮鱼,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常吃可以强身健体。
还有,要让百姓多养家禽。自己吃不掉,可以出售给秦军,改善秦军士兵伙食。”
胡亥道。
“陛下,那样一来,士兵伙食费会大大超标,没那么多钱啊”
赵佗道。
“放心吧朕接管政权后,对秦军伙食标准重新作了调整,能保障士兵训练时需要。”
胡亥道。
“象这些地方,可以让百姓多栽种桑树,让百姓养蚕,生产出蚕茧出售,
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朕回去后,会让商业部派人到南郡,想办法送些月英纺织机过来,
鼓励、动员百姓大力养蚕。南郡这个地方,沟河太多,适合兴办纺织厂。
关键是厂办起来,要有原料。只能动员百姓多生产出来,卖给纺织厂。”
胡亥道。
“陛下,南郡这个地区非常不错气候条件良好,很少有冬天,只要留意下海上风暴即可,
种植什么作物都没什么问题,确实是个宝地,就是要花钱治理,还要有付责任的官吏。”
赵佗道。
胡亥点点头。
让大家族的子弟到南郡,绝对不可能。
不要说这个时代,就算到了唐朝时期,南郡这个地区都被认为是不毛之地。
派来的官吏,很多是犯了事的官吏。
唉
胡亥暗中叹了一声。
时不我待
必须发展经济,让帝国百姓生活有保障,才能谈得上扩张,连百姓温饱问题解决不了,谈什么扩张。
现在帝国最大的困境是百姓扫盲问题。
要象毛祖先时期,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让百姓识字,素质才会提高。
阻力最大的是大家族、土豪劣绅、宦官之家。
丫的
难办啊
胡亥深入到百姓家,察看百姓到底吃什么。
总体来讲,百姓生活苦。
“南郡要发展,必须解决交通问题,打通与中原地区的大通道,让更多的人进入南郡。
另一个是教育问题,必须要在南郡设置学校,让更多的百姓利用晚上,
进入学校扫盲。适龄孩子,要动员百姓送进学校读书。只有解决这二个问题,才能谈得上发展。
否则,一切全是空话、假话。”
胡亥道。
“陛下,这个事不好办啊关键我们现在缺乏大量人才,还有那些人才是否愿意到南郡。”
贾诩道。
“文和,想个办法出来,一定要加快南郡发展,让其走上快车道,不能拖后腿。”
胡亥道。
“陛下,这个要让微臣好好想想。”
贾诩道。
嗯
“陛下,可以考虑轮换制,派到南郡来的官吏,只需要来三年即可,三年后回中原,
可以晋升一级。同时在待遇上,给予优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人愿意到南郡任职。”
贾诩道。
胡亥点点头。
丫的
贾诩这颗脑袋是如何长的,连后世的轮换制都想出来。
“可以。让咸阳太学里的学生,毕业后首先考虑到南郡任职,三年后调回中原地区任职。
学生到南郡来,有好处,年青人有冲劲,不受太多束缚,说不定能干出些事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校花的终极狂少
外室之妻
毁灭天尊
网游之王者再战
摊牌了:我是重生者小说
重生之誓不与你相同
和小尸姐同居的日子
重装突击
我真不是小鲜肉啊
八零军嫂穿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