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谁是卖国奸贼(1/4)

第八十三章谁是卖国奸贼

赵桔离开湖西宾馆的第二天中午,赵鼎领着鼻青眼肿的赵无忌来拜见赵桔。门房回禀太尉昨晚已回上海,赵鼎跺脚大骂孙子:“你这混账东西!真是丢尽脸面!你今日就去黄浦港,向少师请罪。他若不原宥收留你,你直接去跳海死了罢!”

那晚,赵无忌还真回家跟爷爷讲了遇赵桔发生的事。赵鼎一听,酒顿时醒了。他最喜爱这个长孙,从到大,不舍得骂不舍得打。却在半夜发怒,对他拳脚相加。惊动了全家老少都来劝。

赵鼎怒道:“赵桔是什么人?当今天子与他情同手足。你他哄我是为了保住官爵,屁!人家还不是看在我这张老脸才来支应。若较起真来,不理我又怎样?我又奈他如何?要是他当场打杀了你,最多流放千里,数年回来后照样拜相,可我家就要被人踩到泥里去了。”赵无忌从未见爷爷对他发那么大火,心中一片悚惧。

打完赵无忌,赵鼎罚他在庭院内跪到天亮。他自己回到书房坐,两个儿子跟着进去,为他煮茶倒水。赵鼎喝了茶后,怒气稍平,叹了口气:“这事错的根子在我身上,主张北伐灭金现在看来,实乃莽撞之举。赵桔深思熟虑,我不如他远矣。”两个儿子恭敬站着,不敢出声。

赵鼎又:“明早我带无忌儿向赵桔请罪,另外求他收无忌为弟子。想那平山公赵权和张宽之子张恒,原本都是纨绔,经他**后眼下都已成大器。无忌底子比他们好过多倍,只要赵桔肯收,日后成就不会差了他们去。国子监也别去读了,那个花正儒不懂变通,相比张山可差远了。”

赵鼎两名儿子“诺诺”称是,脸上都难掩狂喜。赵桔真正的弟子只有三名,其中一位还是当朝太子赵旉,能与太子同师,对自家而言,可是一份巨大的荣耀。

赵鼎吩咐了几句,就命儿子们出去。自己连夜写了一封奏章,表示全力拥护“上海和约”的签订。其中,他并没有转述赵桔的战争演算,毕竟这属于内部机密。于是只围绕休兵养民,悲天悯人来讲。同时当晚,吕颐浩和汪伯彦也修了同样言语的奏章,第二天早朝时各自宣读。

朝上,群僚俱感意外,这三位老臣之前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反对和约,但却一直默许朝野对它的争议。这次他们居然一致转向支持赵桔,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皇帝赵构听后龙颜大悦,出言嘉勉三卿。朝议顿时黯然,但朝下反对浪潮更显激烈。许多人认为是赵桔威逼利诱了二相一史为自己开脱,根据是三封奏章异口同声,唱得是赵桔调子,而没有服主战派的实际理由。

赵桔是第二天晚上看到邸报知道三名老臣上奏拥护和约的事情,当时心情大好,领着金骰出楼去散步。金骰苦劝他在书房喝瓶酒庆祝一下就行了,外面风大容易着凉。赵桔一边往外走,一边:“你们这两天都什么毛病?司马寺、金泉他们都是打个照面就不见人影,只有你一人跟着我。却又是神经兮兮,连出个门都推三阻四。”

金骰眼神闪烁道:“这个。。。那个。。。外面开庙会,人多又杂,司马他们都去指挥家丁和卫队守护院墙了。”赵桔抱怨:“静安寺也太不像话,开个庙会这么多天,还从早到晚。惹恼了我,我单方面撕毁书,以后天天放焰火!”

两人走在草坪上,风是有点大,但已近初夏,温暖而不冷。随风飘落一些纸张,赵桔走近一看,竟然是出殡用的纸钱!当时了声“晦气”,命金骰赶快叫人捡干净烧了,别让太君见到了不舒服。

金骰跑开去,赵桔一人看着风向感觉不对,要是北面静安寺做法事撒纸钱,南风吹起来也是反方向去,怎么会落到自己家来?随后,又有许多纸钱从南边院墙飘进来,赵桔心中大怒,这分明是有人故意在外面抛洒,让纸钱吹进侯府。

随风隐约有声音在墙外喝骂,赵桔听觉灵敏,仔细辨认后依稀听到:“国贼!。。。奸臣!。。。赵桔。。。通敌!。。。”等等。他顷刻明朗这两天根本不是开什么庙会,这么多人都是组团来骂他的!怪不得侍从们没功夫照顾他,原来都是去指挥把守宅院了。

金骰领着几名丫鬟仆妇过来捡纸,赵桔往南边围墙走去。金骰追上来要拦,赵桔苦笑:“我已经晓得了,你们不必再瞒我。”

二人绕过一片池塘,走到院墙下,发现卫队和家丁五步一岗在那里守卫。爱俪园的围墙,除了靠静安寺那面起了一人高的砖墙外,其它三面都用细竹浸柏油编成篱笆做墙,所以外面的情形可以透过空隙看到一些。

墙外是条马路,有巡捕和海师兵丁巡逻封锁不许人靠近,那些撒纸钱的人是站在对过的民居房顶上,一边叫骂一边乘风抛纸。赵桔看房上房下大多是些青年学子,夹杂几个泼皮混在其中,这一段大约有一百多人。这时,叫骂声十分清晰,有十几个人整齐划一喊:“英雄已死,赵桔偿命!收好冥钱,地狱享受!”其他谩骂声奇出百样,几个泼皮人身攻击连他父母也没放过。

赵桔面色铁青,疾步往回走。他问一旁金骰:“突击队回来了没有?”金骰报告:“已经在从金国回来的海上,大约三天后可到港口。”“武夷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灵纹仙劫 炮灰女修仙记 楚仁柳絮 全能武帝 战国逆风记 狐狸绝无坏心思 从斗破开始当咸鱼 长宁 九界独尊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