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吴三桂与张诚(2/3)
,军帐外便没了一丝动静。>
…………>
距离辰时还差一刻钟的时候,宁远军右营游击夏龙山就接到吴三桂的军令,命他率军出营,到河岸前集结,准备登船作战。>
「呜呜呜……」的号角中,宁远军右营的人马犹如潮水一般,成群结队的从营地内涌出,他们各队总之间皆有滑泾分明的队列,整齐而有序。>
陈九皋站在宁远军前沿指挥所旁的一处高台上,看着远处右营与左营的军阵,不由在心中感慨:「果然天下强军大多一样,单只在这军阵之上便可看出,宁远军马当是辽东最强之军,就是比起号称「猛将一流」的曹变蛟,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脸上满是钦服之色,再看吴三桂更觉得他似乎比前时更为帅气英武起来。>
陈九皋不由自主的在心里拿吴三桂与张诚做起比较,在他看来此二人都是十分杰出的年轻将帅,而且陈九皋更看出,他们两人都不会止步于总兵这个位置。>
可大明朝百多年来,就没有武将出身的人物,可以登堂入室,进入大明京师踏足朝堂的先例!>
不论张诚,还是吴三桂,但只表现出想要踏足朝堂的举动,也必将成为大明整个文官系统的敌人,举国上下成千上万的文官士人都会将他视为敌人,不死不休。>
吴三桂如何?>
陈九皋还不太好说,毕竟也只是援辽这段时间里,才同他有了接触,此前也只是在京中听过这个名字而已,甚至连印象都没有留下什么。>
不过,他感觉在与吴三桂的交往中,总有一种不是十分真诚,吴三桂虽然也很热情,且更为能言会道,又与张诚一般很舍得黄白之物。>
但他却没有张诚待人那般真诚,陈九皋总感觉吴三桂凡事都在算计,你似乎永远也琢磨不透他骨子里是啥意思?>
而张诚却有所不同!>
陈九皋与张诚相识、相交与河南剿贼之际,他对于张诚的印象可是颇佳,而张诚也是他陈九皋第一个发自内心,愿意折节下交的边镇军将。>
几乎可以用一见如故来形容他与张诚的相识。>
在陈九皋眼中看来,张诚人如其名,他能待人以诚,如答应帮助你的事,就绝不会再掺沙子在里面搅合,如不答应你,也不会含糊其辞,而是直言相告。>
最让陈九皋喜欢的就是,张诚从来不做「既当***,又立牌坊」,他如果想要算计你,也会明刀明枪的与你谈条件。>
按照张诚的话说,这叫「双赢」!>
「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就是张诚信奉的道理,无论如何都不该当面就拉下脸来,凡事>
都可以过后再做,何必又急于一时?>
欲成大事者,必须要沉得住气才行。>
虽然陈九皋对于张诚也并不十分了解,但以他所知来看,张诚似乎明显强于吴三桂。>
他们一个背后蓟辽总督洪承畴、是锦州祖大帅,是整个辽东将门;另一个背后是当今皇上、是本兵陈新甲、是半个宣府镇的强大军力。>
单看这些,虽然有皇上的信任和支持,但张诚似乎并没有吴三桂的后台强大,因为陈九皋可是京中勋贵子弟,他太知道皇上的信任是个什么玩意了。>
今天对你的信任,说不准明天就成了你的罪过,所以这么一比较,似乎也不分高下。>
但若是比较宁远军与宣府军的战力,陈九皋的嘴角抹起一丝笑意,他心道:「宁远军虽强,也就是辽东的强军,却如何与号称大明第一强军的宣府军相比?」>
这「大明第一强军」的名头,怕都是陈九皋自己给加上去的。>
但事也凑巧,在辽东战事结束之后,大明京师官员与士绅百姓间便传出了「大明第一强军」与「大明第一猛将」这些个称谓。>
也不晓得是不是陈九皋的杰作!>
…………>
站在河岸边,望眼左右,皆是如自己一样的精悍战士,列阵静候着登船的军令,触目所见,尽是一水的帽儿盔,还有招展的大明日月浪涛战旗。>
宁远军左营游击胡心水顿感自己的渺小,同时又感受到聚众的力量,看着眼前的左营战士,他对今日之战也是充满信心。>
这位宁远军左营游击可不是一般人,他与右营游击夏龙山一样,都是吴三桂一手提拔的年轻将领,也是辽东军户的出身。>
而他们二人对于吴三桂最大的贡献,却是都为吴三桂生了一个好儿子!>
胡心水与夏龙山二人,皆是辽东军户世家子弟,又都是一般的少年枭勇,胆力过人,深受吴三桂的喜爱,将他们引为心腹,授以要职。>
他们也确实不负吴三桂的期望,皆用心尽力,无论是练军治军,还是阵前冲锋,都让吴三桂深感满意,对于他们也越来越着意拉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妻子的秘密(微风)
天降老公美色撩人喻色墨靖尧
威战天下
神剑天尊
异常生物见闻录
我在天庭做仙官
超凡透视眼
暗宠惹火妻:君上,太闷骚
绝世神皇
因为怕痛所以全点防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