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战云(1/2)
五月底,刘承宗与承运等人押米粮去府城买马骡,途中见到试百户杨彦昌。>
得知刘国能的近况不好。>
杀死南边来的官军没惹出什么麻烦,在这种事上地方官员还是护着本地百姓。>
但官差在盘查时发现南嘉山几个村庄存粮很多。>
大灾之年,延安府对捕快衙役的工钱也是折半发放,都饿。>
有官差起了邪念,想给安个通贼的罪名,逮几个人回去,讹些粮食。>
万万没想到,他们真的是贼,而且还是藏着事的贼。>
心理素质不行,禁不住这么吓唬。>
七个查案捕快,全死在南嘉山。>
整个村庄的村民携家带口,连夜运粮往深山里跑。>
官府找不到别人,却知道那有个秀才刘国能。>
这回他连闯塌天的名号都用不着,直接用真名上了通缉告示。>
好在官府腾不出手收拾他这种小角色。>
夏天到了,又到陕北一年两度的抗税时间。>
官差衙役成了延安府头号高危职业,啥事都顾不上。>
知道刘国能被通缉了,而且还活着,刘承宗很欣慰。>
不是他心眼孬,人永远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但现实可以。>
残酷现实可以打碎人的美好幻想。>
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认识那个索粮不办事的张千户之前,刘承宗也曾对世道报有美好幻想。>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过杨彦昌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告诉他。>
他们从南门外的牲口集市一路往东走,走到没人处才寻了处山坡庇荫处。>
杨彦昌道:“看见没,南城大营终日操练不停,卫里都在风传,要打仗了。”>
延安府城以延河为界,有南北二城,北边是大城,南边是小城,校场也在河流南岸。>
刘承宗问:“延川?”>
“恐怕不止,五日前从西安调了个千总,自卫所抽出七百旗军编营整训,北边又给李卑拨了二百精骑。>
南边还有巡抚标营,这阵仗不是一个延川的事。”>
张天琳的预言实现了,各路起义军汇聚一处,让他们的规模不再局限于朝廷能自己骗自己的程度。>
这次朝廷要动真格的了。>
刘承宗问道:“卫军情况如何,快发兵了,他们没粮,会不会……打粮?”>
“你想到了?我叫住你们,就是想说这事,你们小心些吧,卫里旗军都像疯了一样,单是我知道的,这几天已经有俩上吊的了。”>
“上,上吊?”刘承宗难以置信:“这么怕打仗?”>
这话杨彦昌不爱听,面色难看道:“没人怕打仗,高兴还来不及,就算饿着肚子去送死都不怕。>
就怕不让他们送死,那西安调来的千总是个入娘贼,把旗军往死里练,夜里头光尿血,就他妈几天工夫,抱这佛脚干嘛!”>
他这么一说,刘承宗明白了。>
卫所军没军饷,口粮全靠军屯田收成,一份本就不多的口粮养正丁之外还养余丁。>
如今荒年,百姓都吃不上饭,卫所旗军更吃不上。>
叫他们上阵是送死,可若侥幸砍上几个脑袋,成了卫官还能改变命运,再不济舍了家室当逃兵。>
可不让他们送死,使劲操练,人肚子里没油水能练出个屁。>
这年月对穷人来说,反正活着也是受罪,临头一刀死了,还真没那么难。>
好歹痛快。>
刘承宗问道:“那你什么打算?”>
“我?”>
尽管知道左右再无旁人,杨彦昌还是环顾四周,这才悄声道:“我今天出来,就是从卫所弄了批旧兵器,放到铁匠那修理。>
这些东西修好不往回运,我的人活不过这场仗,我要带他们逃了。”>
“逃到哪去?”>
“找国能呗,他那有粮,够撑到秋天了,等官军都走了再想后面的事。”>
杨彦昌是说给刘承宗听,又像是在给自己壮胆儿:“我想过,这次官军主要打的是那些冒头的大贼,我们躲在山里,不惹事应该不会被官军打。”>
见杨彦昌有主意,刘承宗也就不再多说,只是出言安慰两句。>
却没想到杨彦昌还挺乐观,转眼换了心思问道:“就是,你娶媳妇不,或者你随从、族人,又或者想要女儿、儿子?”>
这话突然拐弯拐得刘承宗都接不上,一脸疑惑:“不是,杨兄弟,怎么就突然说到买婆姨上了?”>
“这不就那三家,有个仗义,拉着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黑莲花祖宗被病娇越宠越凶
都市神屠
位面进化
再见,骄傲
快穿之都怪他太好看
韩娱之巅峰之影
讲道理,修武不如炼丹
天庭快递员
无限屠戮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