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踏破天】(2/5)
御寒。>
可还是冷!>
兄妹俩只得抱成一团,蜷缩在屋檐下,好歹挨到了天亮。>
天津没法再待下去了,昼夜温差本来就大,若迟迟不动身南下,入秋之后肯定被冻出毛病。>
顾不得说书赚钱大计,赵瀚立即准备食物。>
买了一些干粮,又买了几斤杂粮,还买到少许劣质食盐,兄妹俩隔日便结伴出城。>
……>
天津北码头,位于城东北。>
而天津城的东南方,还有一个南码头。>
南码头虽不如北码头繁华,却设有“极冲级”(最高等级)驿站——杨青水驿。>
几十年前,杨青水驿在更南边的杨柳青镇,靠静海县的财政拨款来维持。>
途经驿站的官员实在太多,不管是否有公务在身,都亮出官牌白吃白住,而且还得好酒好菜伺候着。>
一个驿站而已,竟成为静海县最大的固定财政支出。>
于是,静海县撂挑子不干了,但极冲级驿站又不能裁撤,朝廷只得把杨青水驿移到天津。>
天津富庶,一个驿站还养得起。>
赵瀚打算走南码头,一路顺着运河南下。>
谁知过了护城河,才发现从杨青水驿,一直到南码头,再延伸至城外居民区,到处都有士兵驻守。>
连续多日大雨,运河水位恢复,临时木桥也已拆掉,运河外的饥民难以过河,陆陆续续都散去了。>
但是,城西和城南的饥民,却似乎越积越多,且只有一条护城河挡着。>
在降雨之后,其实许多饥民选择回乡,借高利贷买种子补种粮食。可他们返回户籍所在地,遭遇的却是官府催粮,逼着他们赶紧上交赋税,只能选择回天津躲避征粮官吏。>
夏粮田赋,必须在九月以前结清,北直隶大员们催得急,州县官吏只能硬着头皮征收。>
天津城南和城西,如今已汇集五万多饥民,吓得天津官将连忙派兵构筑防线。>
任何人不得进出,兄妹俩暂时被阻住去路。>
又过数日,饥民无法越过防线,开始成群结队的散去。>
一部分选择离开,到四野乡村讨饭求活。>
一部分选择死扛,只要拖到九月份,过了夏粮征收期,回乡之后就不怕官府,拖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